大家好,我是七悦妈~
吃吃晚饭后小区楼下广场上就围满了人,因为天气比较热,大家都带着孩子出来消消食,把孩子身上过多的精力消耗掉,相信孩子晚上睡得会更香。
我带着女儿也在楼下玩,突然听见一个小男孩大哭着要妈妈抱抱,孩子的哭声响彻大半个小区,不知道的还以为孩子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我们几个妈妈比较担心孩子,于是凑上前去看个究竟,听了母子两个人的对话才知道原来是小男孩的妈妈觉得时间不早了,孩子第二天还要上学,于是想带着小男孩回去早点洗澡。
可是看到楼下还有很多小孩子在玩,小男孩这时候根本没心思跟妈妈回去,小男孩玩得没尽兴,于是甩开妈妈的手自己就开始跑。
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小男孩的妈妈气不过,于是上前去抓住小男孩的胳膊,嘴里一边说着“看你不听话”的字眼,一边用手对着小男孩的屁股就打了几巴掌。

可能是自己被打疼了,小男孩于是就开始嚎啕大哭,这就是我们刚开始听到的那一幕。
即便是小男孩身体被打,屁股也感觉很疼,妈妈对着自己吼叫,在这种窘迫的状况下,小男孩依然伸手想让妈妈抱抱。
看着伸手要抱抱的孩子可怜的样子,这位妈妈也是一脸的后悔和心疼,抱起孩子就回家去了。
其实这一幕我们生活中经常都在发生,调皮捣蛋的孩子每天都会给我们制造出各种头疼的麻烦事,当下的我们真的是气得头顶冒火,对着孩子就是一顿吼或者一顿打。
孩子被揍得眼泪汪汪,可是孩子不仅不跟自己生气,反而像跟屁虫一样跟着自己要抱抱。每当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就特别后悔,后悔自己怎么就忍不住呢?
也许你会想,要是别人打了我我肯定早就不理他,除非他向我道歉,可是为什么孩子被骂哭之后还要妈妈抱抱呢?
其实孩子这个表现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倘若你能够多了解一点,也许你会更心疼孩子!
孩子对于妈妈会有深层次的依恋
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孩子来时这个世界之初,在母亲的照顾中会产生社会联结,孩子对妈妈会形成一种依恋关系。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地纯净单纯,对于妈妈的爱是毫无保留和附加条件的。尤其是在婴儿期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在孩子的眼中妈妈和自己就是一体的,妈妈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成长到幼儿期初期,虽然逐渐开始有一点独立意识,但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离不开妈妈的贴身照顾。
孩子害怕会找妈妈,紧张会找妈妈,高兴会对着妈妈微笑,大哭更会找妈妈的怀抱。
孩子在生活中与妈妈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孩子害怕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者妈妈不喜欢的行为)会让妈妈离开自己,所以每当妈妈对着自己生气或者吼叫的时候孩子根本不会离开妈妈,反而会更想要投入妈妈的怀抱。
孩子在妈妈身上寻求安全感
我常常能够听到一些妈妈或者长辈说“你再不听话你妈妈就不要你了”这种话,表面上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撒盐,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
孩子这个阶段最怕的事情就是缺乏安全感,例如有些孩子性格胆小不爱说话,有些孩子遇到一点事情就手足无措喜欢大哭,这些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排除孩子天生遗传因素之外,很多时候是妈妈们自己对孩子的言行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让孩子逐渐失去安全感。
例如当孩子犯错之后妈妈就会吓唬孩子不要孩子了;当孩子调皮的时候妈妈就会用警告的语气威胁孩子;当孩子不按照妈妈的意愿做事的时候妈妈会打骂孩子,妈妈情绪的不稳定和对待孩子反复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迷惑,孩子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开始变得不知所措。
相反,你会发现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妈妈温柔的语气和一个温暖的怀抱就能够让孩子瞬间获得安全感。
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的时候是最放松的时刻,这时候孩子不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更能够从妈妈的态度里获得力量。
在孩子脆弱的时候请多一点理解和耐心
我自己也是一个急性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容易急躁,因为当下我想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但正是如此也会忘记考虑孩子的情绪。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妈妈当下自己情绪糟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孩子做出的事情仅仅只是导火索,妈妈借此事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
在孩子出现问题或者情绪脆弱的时候,妈妈们要能够给予理解和耐心,要帮助孩子梳理问题的原因找出症结,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温暖怀抱和理解,给孩子树立信心。
平凡的生活中少一点急躁和发泄,多一点支持和理解,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安全感。
孩子的表现你理解了吗?现在是否更懂得孩子的内心,相信你也能够做一个更好的妈妈!
我是七悦妈,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希望我的一些育儿经能够通过平台传达给您,为您的育儿路上提供一点点帮助!可以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