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穷养的本质,是杜绝孩子贪图享受;

富养的意义,在于见过世面的从容淡定。

一个心理学家,

曾经在书里写过她儿时的一件小事。

她说:

我小时候家庭也不富有,但爸爸给我的感觉很富足。

“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无论生活条件怎样,都把自己当成穷人的思维。

但是“我们家是穷人,我们要拼命攒钱”的想法,无意中让孩子错过了很多,本该更美丽的风景。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一直认为家里很穷,我需要省钱省钱再省钱,从未坦然的享受过金钱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带着这样的思维去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仅会平增许多的烦恼和麻烦,也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和朋友。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就应该教会孩子远离“穷人思维”,打开他们的视野,才能让他们的未来走得更远。

现如今,很多父母都主张孩子要富养。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有精神上的富足。富养出来的孩子相比于穷养的孩子还是会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的,这个孩子以后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那个环境的影响。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穷养孩子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也有着相对积极的意义,无论如何培养孩子,父母都希望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孩子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王女士家中的经济条件很好,为了避免培养出一个败家子,她和老公都觉得应该对儿子实行穷养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勤俭持家,而且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进取心。他们刻意隐瞒了家中环境,总是告诉孩子自己家里很穷,给孩子穿旧衣服,在日常饮食上也总是粗茶淡饭,希望能够提醒孩子不要奢侈浪费。

可是没想到在父母的这种教育之下,王女士的儿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觉得自己家条件不好,会被别人瞧不起。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在亲子教育中,很多家长都是穷养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方式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前进动力。其实恰恰相反,父母的穷养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伤害,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父母的“穷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1、压抑自己的欲望

如果父母在亲子教育中实施了穷养的方式,孩子就会在这种物质条件的匮乏之下压抑自己的欲望,即便有着很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去和父母提出要求。而在这种长时间的压抑之下,孩子的欲望就会越来越累积,最终会有情绪崩溃的可能。等到孩子今后自己有了条件,很可能就会进行报复式的消费。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2、做事没有长远目光

穷养孩子会导致孩子一直处于经济拮据的状态当中,心中害怕家中的经济条件不好。这样的孩子往往就会表现得唯唯诺诺,做事情没有长远的眼光,导致孩子的眼界不够开阔。而且也很容易会出现小气的性格,在与同学社交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抠门,过于在意物质利益的得失。

3、承受过多压力

家长的穷养方式也会让孩子承担了过多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心中背负着想要改变自己家中环境的压力。而在这种过大的压力之下,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格的敏感自卑,也会让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情绪崩溃的现象,反而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穷养教育的确有着很大的危害,并不适合当前的教育环境。但是穷养教育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也能够让孩子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成长,变为更加优秀的人。

被穷养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常说这些口头禅:

1、这东西太贵了!我买不起

从小被穷养的孩子,无论是逛商场还是吃饭,第一件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价格,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东西是不是好看,第一时间就是看看价格是便宜还是贵,因为从小被灌输节俭的思想,因此就从来不敢买贵的东西,总是选一些看起来很便宜,让自己很没有品味的东西。

2、你们去吧,我还有事

无论是干什么总是顾虑很多,顾虑的原因就是花钱,无论是朋友喊着一块唱歌还是吃饭都是不去,因为一区就要花钱,总是找很多的理由饿借口去躲避。

3、总是花钱,真的快要穷疯了

别人的孩子都是赚了钱之后想着去花钱投资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穷养的孩子则是舍不得投资自己,因为投资自己花钱太多了,所以别人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而自己则是一直没有什么进步。

很多家庭在经济条件良好的状况下,选择穷养孩子,希望能以此磨练孩子的意志,觉得只有这样子,得不到的东西他才会珍惜。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那么选择穷养的方式到底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其实有很多社会案例可以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因贪污受贿腐败被捕入狱的官员,在青少年时期很多都有贫穷的经历。正因为从小的物质缺乏,所以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才难以拒绝。

家长要知道,故意被穷养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有你想象不到的硬伤。

孩子的性格养成在青少年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晶晶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但却总是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那都是表姐穿不了的衣服,她的妈妈就拿回来给她穿了,但很显然她穿着也不是太合身。节俭虽然是好事,但孩子小,理解的不会很透彻,反而觉得自己很另类。会觉得别的小朋友都是漂亮的花裙子,而自己却没有,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家长本是想培养她坚强的意志,反而是让孩子心理受挫,最后适得其反。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小男孩奇奇也是这样,小朋友们都喜爱的流行玩具,他想要,家长却不给买,他只能凑到小朋友跟前一起玩,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低三下四的去迎合别人。以至于养成了这种软弱的性格,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一遇到什么事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去迎合别人的想法。所以家长们要知道童年期的这那不愉快,孩子成人后进入社会对他也是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生都没法磨灭的痛。

被穷养长大的孩子,成人后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知观念,不是爱财如命,就是挥霍无度,是两个极端。

被刻意穷养的孩子,最后都被养穷了

知乎上有个提问:被穷养是种怎样的体验?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一网友回答说:想要却不能要,要了也享受不到快乐,反倒一花钱就愧疚难受。

翻看所有的回答后发现,那些因家境贫寒被迫穷养的孩子,纵然物质匮乏,却总能滋生对父母的体谅。

真正让人难以释怀的,是明明条件尚可,却依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刻意穷养孩子。

这样长大的孩子,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对亲情的漠然与怀疑。

可怕的不是穷养,而是在穷养的体验中,根植于心的“不配得感”,以及“我不值得被人爱”自我否定。

教育专家马建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一女孩,从小被穷养,父母从来不会给她买东西,一直控制孩子花钱。

孩子长大后,到了结婚年龄,有一次跟同事出去玩,看到一个水晶球,她盯着看了很久,旁边的男孩就顺手给她买了一个,女孩就觉得,这就是爱。

女孩轻易就被爱情俘获了,在她看来,一个不值钱的水晶球,恰好就是爱的表现,那是连父母都不曾给予的满足。

后来女孩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对方其实已婚。

在孩子的认知里,爱就是肯为我花钱,不给我花钱,就有可能是不爱我。

这个被一颗糖哄走的姑娘,妥协的是从小对物质的渴求,是对父母爱的呼唤。

穷养没什么大不了,缺爱才会有后果。贫穷最恐怖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衍生出贫穷的思维模式。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久而久之,那些被穷养长大的孩子,最后都被养穷了。

他们会不自觉贪恋物质享受,既渴望又会在“配不配、值不值”的旋涡里打转,最终错失美好。

穷养,贫而不穷。

富养,量力而行。

让生活艰难的,从来都不是贫穷本身。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不在于物质多寡,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被父母无条件富养的孩子,内心丰盈富足,能从一花一草中窥见美好,一餐一饭中遇见幸福。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如果家庭经济很好,没有必要刻意的去穷养孩子,但是也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适当合理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家庭经济贫穷,也没用必要打脸充胖子,要让孩子认识到家里的困难,穷就是穷,富就是富。

每个人的出生的家庭都是不一样的,要么生活富足不缺钱,要么贫困潦倒,要么经济适中。对于这些家长没有必要刻意的去隐瞒或者改变,不管富裕或贫穷都是家长和孩子应该面对的。但是不论怎样,精神上的富足必须得给够了才行。

什么是穷养教育?

穷养教育成立之初,服务对象是美国的有钱阶层。

富裕家庭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刻意回避财富,让孩子不受物欲的诱惑。

大陆著名企业家、身价千亿的首富王健林,就是如此。

其子王思聪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家里很富有。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被误解的穷养教育:

穷养教育被很多普通家庭运用之后,产生了很多弊端。

穷养原本的教育理念被歪曲,成了在物质上苛待孩子。

其实,被穷养的从来不是物质,而是心灵。

被穷养长大的孩子,会形成穷人思维,青春期陷入自卑当中,长大之后也很难摆脱成长困境,可能因此一生穷困。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穷养教育的负面作用:

禁不住诱惑,走错路:

有的小姑娘,生长在农村,家里穷,吃不上好的,穿不上好的,青春期非常自卑。

一旦步入社会,可能会禁不住诱惑,男方稍微对她好一些,她就把一切都交付了。

之所以会如此看轻自己,无非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钱。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目光短浅,成不了格局:

有个人曾在信息还未构建完成的时代,拥有了个人的网站。

当时有商家出资万元购入他的网站,他答应了。

后来他才意识到,对方是为域名而来。

若保留至今,早就价值百万了。

当初的他,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卖掉网站呢?无非就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这种人没有远见,忽略长远利益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小被穷养。

影响社交,发展受限:

从小被穷养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朋友,在社交场合中,永远都是默默无闻的那一个。

这在以人情世故闻名的中国,是不利于个人事业发展的。

众所周知,社交是需要金钱的。

穷养孩子的父母,等于变相剥夺了孩子的社交权利,逼迫孩子认清“我不配”的现实,从而丧失社交主动权。

长大后,这些孩子会因在金钱问题上过分斤斤计较而被看轻。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父母该不该穷养孩子?

答案是:不应该!

如果父母本人能力有限,不得不穷养孩子,那也要记住仅限于物质,一定要在精神方面补足。

比如,孩子没有能力请小伙伴喝奶茶,但是可以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家长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底气,以免孩子在青春期陷入自卑,一生受困于穷人思维。

穷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 控制孩子花销,节省开支

买玩具,吃零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但是这对于家长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孩子玩具的价钱可以从几元到上千,对于这些生活中非必需品的要求,家长用“哭穷”的方式通常可以轻松解决。

2. 希望孩子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对孩子的要求如果轻易满足,那么孩子肯定会觉得家长赚钱容易,难以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易。他们希望通过对孩子的“穷养”,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珍惜。

家长的穷养教育虽然看起来很有道理,确实也帮家长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是却对孩子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就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穷养” 孩子问题大,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却不可少!家长需要怎么做?

把握穷养教育的度,才是最好的状态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穷养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实施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不然的话,虽然看到了家长想要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却对孩子产生了无法改变的负面影响。

很多被穷养的孩子内心都是自卑的,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喜欢的东西也不敢争取,对别人的赠或帮助心怀内疚,这种自身低价值感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所以,家长在选择穷养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让孩子一生负重前行。

家长该怎么做?

1. 适当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对孩子的正当物质需求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尽量满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但是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或是经济不允许的情况,家长可以选择实话实说,告诉孩子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而不要用哭穷的方式一带而过。

2.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真正的穷养并不单纯在于对孩子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家长灌输给孩子对于贫穷的态度。很多孩子出身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但是他们长大后依然乐观自信,面对贫富的差距不自卑不炫耀。家长的价值观往往会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家长要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不过度强调自己的付出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到自己付出,总是频繁地对孩子“哭穷”,这种过度强调的付出感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愧疚,其实这种哭穷还隐藏着家长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我这么辛苦地为你付出,你就要按我说的做。其实这并不是对于孩子的爱,而是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过度的“穷养”只会让孩子变得卑微,低到尘埃里,很难坦然的去接受别人的爱,家长可以选择适当地“哭穷”,让孩子从中体会父母的艰辛,但是关键是要掌握好穷养的“尺度”,不要给孩子心理抹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物质上的贫穷实际上并不可怕,精神上的穷养才会让孩子迷失自己。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学习教育,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免费分享科学的儿童教育知识,传递专业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教育资讯。欢迎家长一起交流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亲子早教、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儿童相关知识,爸妈有料,让孩子更优秀。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本平台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