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01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就像再娇艳的鲜花都有凋零的那一刻。变老、养老以及归去,都是谁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尤其在如今这个养老矛盾突出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面临“养老”的矛盾以及风险。如何养老,该依靠谁养老,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人老了,就该依靠家人以及子女。因为父母和孩子有着不可分割的亲情,所以父母觉得孩子不可能不照顾父母。

亲情,真的靠得住吗?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所有的亲情,在无止境的利益纠纷以及个人私欲面前,往往都显得不堪一击。”

感情,就像是一张薄薄的纸片,只要你稍微一戳,相信这张纸片就会破裂开来。无论是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感情,其实都是这个道理。

人,主要是没有经历过,才会觉得亲情以及家人,是晚年最靠得住的存在。唯有经历过了,才会彻底明白,一切,都是很难说的。

只要存在人性,一切都会有“易变”的风险。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02

一位老人感慨,退休五年,才看透了廉价的亲情。

镇子上的张大伯今年已经65岁了,虽然已经退休有五年的时间了,但他依旧活得不怎么幸福,根本感受不到所谓的“天伦之乐”。

他的大儿子,现在在一线城市打拼,有好几年没有回乡下看他了。哪怕在逢年过节,大儿子也很少打电话回家。

而他的二儿子,虽然说就住在隔壁镇,可他却不怎么喜欢承担起为父母养老的责任。在他看来,大哥都没有照顾过父母,为什么要我照顾父母呢?

真正有点感情的,其实是张大伯的女儿。只不过,小女儿嫁到外省去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有自己的家庭要打理,不可能经常回老家照顾父母。

如今的张大伯,只能跟老伴一起,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那边,活得特别寒酸。而且,每当张大伯想起自己的经历时,他都会感慨,什么养儿防老,统统都是假的。

记得有一次,他突然发疾病住院了,二儿子没有到场,大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小女儿转了一些钱给他治病。这,让张大伯对亲情和儿女失去希望了。

人老了,不可能总是依靠孩子生存。哪怕你想依靠,孩子也有可能不在你的身边。就像张大伯的两个儿子,早已把父母抛在身后,实属悲哀。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03

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很现实。

我们经常说,人性特别无情,人性特别现实。

原以为,只有外人的内心才是无情的,只有外人的人性才是现实的。等有所经历了,才顿悟,哪怕是亲人,也比一般人要“现实”。

就拿“儿女”来说,为什么如今的儿女,会逐渐远离父母,不再承担起养活父母的责任呢?我想,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儿女外出打拼,远离家乡,根本做不到时时刻刻来照顾父母。有太多的人,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在外地扎根,早已跟父母有了隔阂。

这,并非是某个人的问题,恰恰是当下的常态。试想,在照顾父母和赚钱养家的选择中,又有谁能做到“忠孝两全”呢?

其次,家庭的博弈愈发突出,人性本私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一个家庭,要想团结,那它就得让每个人都一条心。要想照顾父母,那每个儿女都得尽好自己的本分。否则,只要有一个人做不好,后面的人,都会觉得吃亏而不再尽本分。

最后,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会改变内心的感情。

在这个无比物质的世界里面,不管是谁,都会为了一样东西而活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益”。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利益矛盾,相信后者就会选择不孝,或者背叛。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04

面对“廉价”的亲情,要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体谅儿女的难处,宽容儿女的言行。

人与人之间,哪怕是父母和儿女之间,最难做到的,其实就是“体谅”。你知道我的不容易,我也知道你的艰辛,双方相互体谅,才能相互幸福。

但是,体谅,这不仅需要宽广的胸怀,还需要妥协的智慧。缺乏妥协的智慧,所有的体谅,都无从谈起。

第二件事:随心随性随缘,遇到什么事儿,都顺其自然。

孩子孝顺父母,那我们自然要感觉到欣慰。而孩子不孝顺父母,或者说他们有自己的事儿要做,那我们也要尊重他们,不要斤斤计较。

人,唯有随缘,善缘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要坚信,命运会给我们最好的安排。

退休五年,才突然明白,晚年时的亲情和家人,往往特别“廉价”

第三件事:钱财以及健康,要两手抓。

谈完做人的心态,那我们也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至少,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是否拥有一定的钱财,决定了我们的后半生,以及家庭的亲情,是否变得安稳可靠。

有钱有酒,有健康有阳光,未来才会有希望。

文/舒山有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