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格-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这个题目本身就有点格,一个字成为标题党,就显得有点特别,所以,格,但不格涩。许慎《说文解字》:

格,木长貌。也就是说树的长枝条为格。

格-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至少《说文解字》最初谓之为名词,即树枝与枝条。到朱熹先生格物致知,以及王守仁格竹抑或格心的时候,已经发生变化为动词,为探究或推究的意思。所以,不必考究之前的演变,探而究之现在即可。那么,究竟该格物,而格物致知呢?还是格心而致良知,知行合一呢?

昨天在北大,与朋友聊天,忽然昌出了一个如果在过去三岁小孩都有可能懂,现在,老楚同志楚某也分明不确定的问题,那就是创立"阳明心学"的王守仁先生,究竟有没有孔庙从祀?

格-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如果五四运动,不废除开蒙立德拜孔子的蒙学仪式,那怕就是一个刚刚开蒙的小孩,都可能回答这个常识性的问题,而现在却说法不一,不可是否。

五四运动以后,儒家思想体系中——孔庙从祀,或从祀孔庙,乃是一个人的至高荣誉,但是,只是因为现代孔庙示微,而逐渐地被人遗忘。历史上谁能够有资格入孔庙从祀,往往需要斟酌再三,多方博弈。凡是对儒家思想有贡献者,死后,都有成为“先贤”、被后世朝拜的资格。《左传》“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理论,也就成为后世衡量成就百世不移的标准。另外,更重要的是孔庙从祀,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格-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格物致知,程朱理学的几位代表人物——朱熹、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这些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家,已经陆续都孔庙从祀,成为儒家之谓圣人,佛家之谓己经成佛的人物。那么,"格心"派创立"阳明心学"的王守仁先生呢?究竟从祀孔庙了沒有呢?

格-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从"三不朽"的标准来看,楚某认为绝对达到了标准。至少不会低于那位:

绿水无忧风皱面

青山不老雪白头

--已经孔庙从祀的大明第一廉吏薛瑄。然而,事实上是王守仁先生孔庙从祀之旅,十分艰难,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反复从祀之议,不但没有让守仁先生清者自清、洁者自洁,反而引来许多诟病,最后孔庙从祀之议,也因宰相张居正一语否决,而终成历史之憾事。

格,现在思辩之,笃行之,无论是格物,还是格心,仍然还是一个《三字经》所云,人之初性本善,与性本恶的问题。其实,善恶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致良知,知行合一,才能善之善者欲善,而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然而,内圣外王又怎么样呢只王守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