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陪伴是爱的前提

陪伴是爱的前提

与学生一道学完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师生有一个疑问:阿长和母亲,鲁迅更爱谁?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我们看看鲁迅的作品,除了家书,好像找不到专门写母亲的文章,却有专门怀念阿长的文章。师生有个共识,那就是斗胆判断,某种程度上鲁迅更爱阿长。

陪伴是爱的前提

鲁迅为什么爱阿长?阿长陪伴鲁迅度过了充实快乐的童年,对其倾注了所有的爱。鲁迅是封建大家庭的少爷,行为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没有走出外面认知世界的机会,他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知。除了读书,闰土给他带来了短暂快乐的美好时光,更多的时光是在阿长陪伴下成长。

陪伴是爱的前提

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宽厚慈爱。她全心全意照顾着疼爱着小鲁迅,为了丰富鲁迅的“知识”,她迷信无知而又倾尽所能,不惜胡编乱造牛头不对马嘴,她就是要向小鲁迅展开一幅幅新奇的世界,竭尽全力满足小鲁迅的愿望。出于爱护,她给了他很多约束和规矩,为此鲁迅对她不屑与无礼,甚至产生怨怒。然而,字里行间我们始终没有看到笔法犀利的鲁迅对阿长有任何过分的言辞,没有讽刺,只有调侃,顶多是耍耍不记仇的孩子气,对待阿长的“无理要求”,往往是“乖乖就范”。

陪伴是爱的前提

无论是写对她的“讨厌”,还是写对她的“敬意”,都刻画入微,足见阿长在鲁迅心目中的分量。谁能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描写得刻骨铭心?谁会对毫不相干的人,三十多年后还能对她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鲁迅对阿长的所有描写都是充满敬意、感激、怀念和愧疚。鲁迅是无神论者,反对迷信,文章最后竟然祈祷“宽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多么反常的笔触,真是语出惊人,对阿长的爱不言而喻。

陪伴是爱的前提

我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有没有同学父母在外,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点头。我接着问:你和(外)祖父母亲热,还是和父母亲热?有学生回答:和(外)祖父母亲热,感觉父母就像陌生人,他们说爱我,为我付出很多,但是我感受不到他们的爱,还莫名其妙地心生怨恨。父母不要抱怨孩子和你不亲,人与人的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

陪伴是爱的前提

电视剧《人世间》冯化成与周蓉的女儿冯玥,自小跟着舅父舅母生活,长大后和父母形同陌路,称父亲是“一个男人”,宁可与陌生老太太金月姬同住,也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没有陪伴,父母再爱她,她也感受不到一丝一毫,她非但没有理解父母的爱与难处,还时刻互相伤害。她和舅父舅母处出了真感情,一切悲喜惟愿与他们交流倾诉。

陪伴是爱的前提

最后,我对学生说,十年八年后,在座的很多同学也将为人父母。你们要切记,希望孩子和自己有感情,希望他们向自己敞开心扉,就必须陪伴他们成长,否则一切都是奢望。萍老师说,父母的冷暖在孩子心中,这种温度,会伴随他们一生。有个诗人说:“即使在三伏暑天,我想起父亲,也如同想起一块冰。”从小没有被温暖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能捂热自己。好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任何时候想起你,就像想起太阳。

陪伴是爱的前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