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大不避父”后果是什么?你根本想不到,两个年龄段尤其要注意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布妞一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帮她洗澡,手忙脚乱,于是叫宝爸过来帮忙。

姐姐恰好路过,她有些惊讶,然后略带责备地说,你怎么不叫我呢?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爸爸帮孩子洗澡,没啥不妥吧?没想到姐姐念叨说,女大要避父,你不知道吗?

我哭笑不得,女大当然要避父,只是布妞才一岁,这就避父了,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我们都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就要避免与父母过于亲密?而这个“长大”到底是多大呢?

一:“恋父情结”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一个词——俄狄浦斯情结。它指的是儿子对于母亲,有一种依赖、眷恋的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5、6岁左右。这时候的小男孩,幻想长大后要娶妈妈。

这种儿童时期的幻想,既快乐——能跟妈妈在一起当然快乐,又焦虑——娶了妈妈,爸爸怎么办呢?

不过,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孩子会很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并且不再为这种问题困扰。

同样的,女孩在儿童阶段,也会出现一种情结——爱烈屈拉情结。这就是相应的“恋父情结”。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妈妈晒自家日常,其中有些女儿的表现就是,亲爸爸反妈妈。有好吃的,她们第一时间跟爸爸分享,而当妈妈生爸爸气时,女儿也是挡在前面维护爸爸。

这种情况,令很多妈妈既无奈又扎心。自己一手带大的小棉袄,结果只暖爸爸一个。

儿子依恋妈妈,女儿依恋爸爸,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教育,这种“情结”就有可能持续到孩子长大,并且影响他的性格和未来的生活。

二:“女大不避父”,后果你根本想不到

其实女儿大了还跟父亲过分亲密,这种事情还真的挺多的。之前不就有一位明星爸爸,和自己二十几岁的女儿嘴对嘴“亲亲”玩自拍。

布谷妈觉得,女儿都长大成年了,父女间亲脸颊可以接受,但嘴对嘴亲吻,还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女大不避父,给女儿带来的影响,你可能想不到。

影响女儿的择偶观

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曾耗时50年,跟踪11000名孩子,探索父亲对孩子的意义。其中就发现,女孩对于男性的品味,很大程度受父亲个性的影响。

有一位青春期女孩接受采访时,就直言,她欣赏的男孩,是风趣幽默,像父亲那样开心果般的人。

父亲的品德、个性以及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女儿对异性的判断,也会影响她未来的择偶观和婚恋观。

如果父亲对待女儿,长期亲昵没有界限,那么女儿很难摆脱恋父的情结,并且不自觉将对父亲的依恋投射到异性身上。在婚恋里,女孩难以区分开爱情和亲情,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

没有边界感

孩子在一岁左右,就会发展出“自我”,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外界的个体。也就是这时候,他与父母在逐渐走向“分离”。

但很多父母在心理上无法接受,也不想与孩子分离,便产生了一定的“分离焦虑”。他们依然会跟孩子有亲密的举动,以此来确定亲密关系。

只是,父亲对于女儿来说,也是“异性”,是独立于自己存在的“另一个人”。如果女儿长大后依然不避父,那会打破孩子的边界感。

当别人肢体或语言越界时,她会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从而减少防备心理。

分不清楚爱和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当遇到他人侵犯时,会下意识进行防范。但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边界感,她就会分不清楚爱和伤害。

我身边有位女孩,上初中,经常跟一群男孩打闹,平时身体接触也毫不避讳。直到一次老师发现她被高年级男孩欺负,她这才发现,自己正被人伤害。

老师问她,为什么不拒绝以及寻求帮助呢?

女孩回答说,她以为这是正常的。因为在家里,爸爸经常就是这样光着膀子和她嬉闹。

当一个女孩没有边界感的时候,她就分不清楚爱和伤害。不懂得在别人越界的时候,及时制止。

三:有两个阶段,尤其需要注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2个阶段,尤其需要父母注意。因为在这两个阶段,正是培养女儿对异性认知、建立边界感的时候。

第一个阶段:3岁以后

孩子在3岁前,受大脑发育的影响,他可能没啥记忆。但在3岁以后,孩子各方面发育趋于成熟,他开始记事。这时候,印象深刻的事情,他可能几十年后依然还记得。

所以,在这一阶段,爸爸在女儿面前,要有一定的“避开隐私”心理。比如不再当着女儿的面换衣服,注意穿着等等。

到了5岁左右,孩子会进入“性别敏感期”,他会知道有“男孩”、“女孩”之分。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告诉他们男孩女孩的差别,也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让他人触碰。

父亲则不再给女儿换衣服、洗澡,打闹时注意分寸,帮助女儿建立边界感。这样,女儿才会明白,自己与异性的边界在哪里,如何保护好自己。

孩子3-6岁期间,父母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习惯,并在6岁前完成分床睡,将他们“请”出自己的卧室。这样不仅能保护父母的隐私,还能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阶段: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仅身体会发生变化,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女孩在这一阶段,会对异性产生好奇,还会有朦胧的好感。作为女儿身边最亲密的一位异性,父亲这时候,要与女儿保持适当的距离。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半成熟”的状态,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小大人,不想再受父母的约束。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恰当地退出,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并且,保护好他的隐私。

父亲可以和女儿谈谈,关于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注意事项,也可以跟她分享,男性身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值得被人欣赏。

在女儿的成长路上,父亲,既是朋友也是榜样。父亲很大程度上,影响女儿对异性的看法和偏好。在需要的时候,父亲能给予女儿肩膀,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得体地退出。

这样,女儿才能在父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一个善观察、爱思考、有办法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