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独立解决问题”听起来像是成年人的事情,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要从孩子开始培养。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终究要独自面对社会,如果到了社会中,孩子还是有脚不会走、有脑不会想,茫然不知所措,就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此,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迫切!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依赖的心理,使孩子缺少做事的主动性。而孩子既有依赖父母的心理,也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天性,父母摸清了孩子的心理,有意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激起孩子不服输的心理,孩子就会变得主动起来,使父母成功达到消除孩子依赖心理的目的。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是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个基本训练。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不能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上了私立小学,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做家务只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方面,从1岁以后,爸妈要通过生活当中很多细节,逐步去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比如,让孩子逐渐适应自己睡觉;让孩子学会自己刷牙;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洗脚;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穿衣服;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等等。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通过不间断的尝试,把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都加入自理能力的训练,让宝宝从小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非要等到孩子几岁以后才能去做自理能力训练。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着他们不断追求新鲜的事物,会做出很多大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来,比如爱拆玩具,爰乱涂乱画等等,虽然有很多行为需要制止,但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引导孩子认识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对于正确的,比如拆玩具,很多时候孩子拆了不一定能修好,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鼓励,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给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做某件事失败了,很可能会动摇他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比如他们想帮大人扫地,但是没扫干净,这时候周围人的善意的笑话很可能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在类似的事情上,要多注意,一定要给孩子信心,

比如穿衣服、叠裤子等等,虽然他们不一定做得好,但是只要是能有助于提高他们做事信心的,就要给予肯定,不要嘲笑一个小孩子的天真。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问孩子:“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父母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孩子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支持、鼓励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不合乎我们的观念,但是我们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可以适当地对孩子的行动作出表扬。孩子会在欣赏与鼓励中,更积极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教孩子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孩子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要首先问他们有没有努力过,有没有试过所有的方法,提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看孩子想到了没有。如果确实努力了,可以让孩子试着向身边的人求教,学会不耻下问。最好是向专业人士求助,比如老师等。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科学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程度,科学的切入,效果会更好!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从收拾玩具做起。

其实,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是最好的一个切入点。

很多妈妈陪孩子玩玩具,玩完以后,满屋子都是玩具。孩子还小,他们只知道什么好玩,却不懂得整理。如果妈妈总是自己收拾,自己累,还容易烦躁,容易和孩子发火。

妈妈可以和孩子玩“送玩具回家”的小游戏。告诉孩子,玩具也要回自己的家里睡觉。休息好了,第二天才可以和宝宝继续玩耍。如果不能把玩具送回家,它们会迷路,就不能和宝宝玩耍了。逐渐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能力。

2、让孩子独立吃饭、上厕所、穿衣服,是上幼儿园前要具备的能力。

从宝宝可以独自坐稳开始,就要培养宝宝独自坐餐椅吃饭的习惯。妈妈不要总是怕宝宝吃不饱,选择喂饭。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对宝宝身体发育更好,而且对于宝宝自理能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从宝宝可以走路的时候,要形成定时、定点上厕所的习惯,逐渐尝试让宝宝自己坐马桶。

2岁左右,可以鼓励宝宝自己尝试穿衣服,穿鞋子。

这样,等到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吃饭、穿衣、上厕所都可以自己解决,他们会更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3、做家务,要以爱的名义,给孩子以鼓励,而不是强迫。

培养孩子做家务,一定要鼓励孩子,以爱的名义,让宝宝替妈妈和爸爸分担一些家务活。可以给宝宝一个拥抱,或者一个吻,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他们会更愿意干家务活。

如果妈妈总是强迫孩子去扫地或者干其他家务活,他们从心底里会排斥这件事情,对于自理能力的提升反而没有好处。

妈妈最好是陪孩子一起做家务,比如孩子扫地,妈妈洗衣服。如果妈妈坐那看电视,却指挥孩子去扫地,孩子会心里不平衡。

4、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自理能力,其实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的体现。

孩子摔倒,妈妈赶紧扶起来,这样他们对妈妈产生更多依赖,再次摔倒了,就会期望着妈妈过来扶,而不是自己尝试着爬起来。

每次吃饭,总是妈妈在喂饭,这样孩子就形成了习惯。饭来了,他们会张口,却失去了自己主动吃饭的意识。

自己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了,妈妈出面帮忙要回来。这样孩子就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出生以后,整个育儿过程都要有潜移默化的细节灌输,这样,自理能力的培养才更科学,爸妈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以上图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即删!

亲爱的朋友们,每日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小编恳请你们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给个“赞”,然后点亮“再看”再分享出去,或放到圈子里,万分感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