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孤独症患者一丁独立出行的“秘诀”:爱和付出

孤独症患者一丁独立出行的“秘诀”:爱和付出

自1982年,中国“孤独症一号”病例确诊至今,中国的孤独症家庭在这条崎岖艰辛的路上挪行了40年。然而,“独立出行”依然是是很多孤独症患者家长的心病。

大部分孤独症患者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最基础的生活技能也要经过专业支持才能真正掌握。独立出行更是如此。

据太原市安健儿公益服务中心(下称“太原慧灵”)的老师介绍,情况好一些的孩子也许不需要过多指导,但也有很多孩子会在某个环节训练几个月之久。一位孤独症人士实现独立出行的过程可能是超乎想象的复杂和曲折。

而孤独症青年一丁则在父母的指导下掌握了这一技能。

从走丢开始

一丁生于2000年,跟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一样,他说话比较晚。起初一家人并不在意,只觉得是“贵人语迟”,直到一丁5岁时,经身边人提醒,一丁父母才带他去了医院——中度孤独症,

回忆起儿子最初确诊孤独症的日子,一丁妈妈说,这一诊断结果让一家人一时间都难以接受,那个时候,自己的工作又很忙,早出晚归,对一丁的陪伴很少。不仅如此,那时自己年轻,情绪失控时还动手打过孩子……

作为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他们要面对现实、面对孩子。但是,孤独症孩子应该怎么培养,一丁父母并不清楚,他们只能一边跟孩子相处,一边摸索总结。

一丁小时候走丢过很多次。妈妈带他去超市,一扭头人不见了,最后发现他在门口的自行车旁等着;爸爸带他出门,一不留神人又找不到了,急得要报警时发现他走回了家……

万幸的是,每次都化险为夷,而这也让一丁妈妈开始真正了解孩子,她隐约感觉到:孤独症孩子的内心世界绝非普通人想象中的那样单调。

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让一丁一遍遍熟悉标志和规则,在人群中学着控制情绪,“从家到学校这条路,一家人能坐公交就坐公交,这条路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遍。”一丁妈妈说,跟孤独症孩子沟通就是这样,你想让他学会一项技能就不能心急,更不能强加。

家庭教育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当父母用心倾听,孩子便能能慢慢掌握要义。耐心陪伴,适当放手,或许就能挖掘出孩子内心的力量。

有一次夫妻俩都忙着工作,顾不上接孩子放学,一丁被一位同学家长送到车站,自己坐公交返回到家里。紧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然后是一个人完全独立地上学、放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丁真正掌握了独立出行的要领,偶尔碰上公交车改变路线,他也能想办法回到家里。

不仅如此,一丁妈妈说,现在一丁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共享单车、公交车自由出行了。他还学会了做饭,会主动打水、拿快递,承担其他家务。

用善意浇灌

孤独症儿童成长的同时,孤独症家庭也在成长和付出。

2014年《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显示,仅四分之一的家长保留全职工作,超过一半的孤独症家庭有一人放弃职业专门照看孩子。其中做出牺牲的更多是妈妈,她们失去规律睡眠,失去自由时间,因为孩子不被幼儿园接收不得不放弃工作,因为孩子被欺负霸凌担惊受怕。

实际上,一丁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策划远行。第一次去北京,一丁在路上学会了一首歌,开心地唱了一路,同行的人也很包容。他们观察着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观察着周边人的反应,对一丁来说,这似乎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此后十几年,一家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出国。一丁在真实自然环境中不断学习社会规则,感受人文风情,见闻增长的同时,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独立出行,由近及远的过程,不仅仅是物理距离的丈量,还是知识、见识的逐渐增长,是成长的累积。”一丁妈妈说道,不要总把孤独症孩子放在家里保护着,只要有条件,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出行是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太原慧灵的老师说,有些孤独症孩子出行意愿并不那么强,可以通过设置让他们感兴趣的目的地来引导,还要不断进行规则学习。

爱和付出,无疑是“一丁们”独立出行的“秘诀”。而社会融合,不仅仅需要孤独症群体努力融入,社会也应当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据一丁妈妈介绍,虽然现在的一丁经过训练后可以独立做到很多事情,但在社交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他渴望同龄人的接纳,但沟通往往难以同频。有一次,一丁跟几位朋友约好看电影,他早早地去了电影院,准备好饮料等待着,同伴却没有出现。一丁因此非常很难过和痛苦。

一丁妈妈心疼儿子,她希望被孩子被善意对待,但是她没法对别人要求什么。

实际上,中国如今至少存在超过千万孤独症人士,这不是一丁妈妈一个人的困扰,太原慧灵的老师说,社会应该多一份理解、支持和包容。在没有时间和精力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至少不去指责和排斥。

2016年,带孩子去科尔沁草原旅游后,一丁妈妈看着一路上拍下的照片写下了一首诗:

“孩子,走吧!孩子,走吧,转身后或许就是诗和远方。无尽的路要坚持不懈,不管日出日落,在路上,就是一种希望。

孩子,走吧,背后是爸爸妈妈的坚守,不要回头,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梦的源头。

孩子,走吧,青春已属于你。在广袤的田野上,你已经走出了强的音符。天地融合,我们不再孤独!”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王晓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