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有读者在后台问:我儿子从小和我很亲近,但现在上了初中突然变得很冷漠,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每次找他聊天,都被以要写作业为由堵回来。无意中发现他的朋友圈也早都把我屏蔽了,我要怎么办?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焦虑,问了她和儿子的相处模式。这位妈妈表示,平时自己比较唠叨,可能也是因此儿子出现了逆反心理,这2年尤为明显。叛逆的青春期撞上唠叨的老母亲,不用多说就能感受到这个家的压抑。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孩子大了就跟妈不亲了,是不少妈妈们会面临的问题。以前那个跟在身后的小尾巴,不知何时已经走上了另一条不需要父母陪伴的路,当父母的好像只能放手。

儿大不随娘

前段时间看综艺《春日迟迟再出发》被节目中的一幕戳心了。观察员傅首尔讲了一个自己的真实故事:

儿子12岁生日那天,她挖空心思给孩子办了一个生日party,找了一堆朋友来家里,给儿子买了蛋糕、蜡烛,自己又唱又跳活跃气氛。没想到儿子不仅不领情,还十分嫌弃的表示:妈妈,我不想被过度关注。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事后儿子更是发了一条感谢周围所有人的朋友圈,却唯独漏掉了爸爸妈妈,更让人难过的是,儿子的这条朋友圈屏蔽了她。

为了给娃一个惊喜,大费周章,自己把自己感动得不行。万万没想到,人家竟然不领情。后来她和儿子聊起此事,问儿子:为什么要屏蔽妈妈?儿子回答:“少年人总有些感慨,不想被父母知道呀!”

一件小事却让傅首尔特别悲伤,她一直以为自己和儿子关系很好,自认非常理解儿子,儿子也愿意跟她说心里话,被屏蔽完全出乎她意料。在节目中提起此事还有些哽咽,她反省自己“难道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吗?”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相信很多妈妈都在深夜反思过这个问题。对我们而言,那个排斥自己的小人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就亲密无间。突然之间,熊娃开始排斥我们,或多或少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问过身边青春期的孩子,朋友圈有没有屏蔽父母?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他们表示对父母开放朋友圈无疑等于自爆。

妈妈做对这3点,孩子很难不跟你亲

有时不禁会想,难道所有人都难逃“孩子长大就跟妈妈不亲”这条定律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孩子长大后和妈妈亲近的大有人在。

家庭关系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亲子关系和睦的家庭,发现一般和孩子关系亲近的妈妈都做到了以下3点:

0~3岁内,妈妈要及时给孩子关爱

发展心理学认为:3岁之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这个时期妈妈要对孩子的正向情感需求及时满足,它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安全基础。

3岁之前妈妈的正反馈,会促进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大脑这部分发达的孩子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会更强。不仅遇事沉着冷静,还能更好地处理好亲密关系,长大后跟父母和伴侣的关系也会更好。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当然,给足孩子关爱,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而是对孩子合理的、正向的需求及时响应。如果孩子无理取闹,就要学会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比如,孩子非要一个玩具,但家里已经有类似的。那么此时,你需要先肯定他的情绪,再解释你的想法,最后想办法化解。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非常想要这个玩具,对吗?但妈妈考虑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快放不下了。你说咱们怎么办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你会发现他的配合度非常高。

若3岁前,妈妈没有给足孩子关爱,孩子就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受伤。长大后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亲近之人,习惯用冷漠来武装自己,表现得像个小刺猬,对外界浑身是刺。

3~12岁,妈妈要懂得非暴力沟通

心理学家认为,3~12岁是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6岁是个分水岭,6岁之前妈妈是世界中心,他们对妈妈非常依赖。6岁之后孩子步入小学,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到了更多知识。慢慢地他们发现原来老师懂得比妈妈多,和同学们玩比和妈妈玩有意思。

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他们开始见缝插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愿意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把父母的话当作是全部,自然就会和妈妈产生分歧。这个时候会非暴力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观察事实——表达主观感受——表明需求——提出具体请求”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关键!

我曾把这个法子用在优米身上,亲子关系融洽不少。优米非常讨厌洗澡,确切地说是讨厌洗头,每次洗澡都跟打仗似的,以老母亲的怒吼结束。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想起了非暴力沟通,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宝贝,你已经6天没洗澡了”——观察描述事实

“我不想洗头”

“妈妈知道你不想洗头,但你这样我有点担心”——说我的感受

“担心什么?”

“如果不洗澡,我怕你的身上会起疹子、会痒,那样我会认为自己没照顾好你,妈妈会很内疚。所以,我们可以去洗澡吗?”——表明需求

“可我想看动画片”

“那这样,你可以先和我去洗澡,一会妈妈陪你一起看动画片,你看可以吗?”——提出具体要求

果然那天优米毫无障碍地去洗澡了。

试想,如果我们每次都能用“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表明需求——提出请求”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是不是就觉得妈妈最关心自己呢?

12岁之后,远远引领,给孩子足够空间

孩子12岁以后步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异常矛盾。

生理上急速发育和心理上的半成熟,让孩子们要求在精神生活上摆脱父母的羁绊,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又让他们格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这时如果妈妈还采取对待小朋友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孩子就会强烈要求自己拥有成人的待遇,从而出现权力争夺。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烈,情绪也会在激素的作用下起伏很大,所以经常会看到青春期孩子一言不合就放弃生命的新闻。

调查发现,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这个时期亲子的主要矛盾会集中在:“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这几个需求,所以,妈妈一定要给这个阶段的孩子留出空间。

有位专家说过,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孙猴子,不能频繁念紧箍咒,不然就容易激发猴性。

青春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需要空间。这个阶段父母要学会后退一步,只在大方向上进行引导,而要将具体的掌控权慢慢释放给孩子。

“距离产生美”不仅仅是句鸡汤,给孩子留出空间,你会发现他们会更好沟通。亲子沟通一顺畅,母子关系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你看,和孩子相处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你家熊娃现在还跟你无话不谈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和熊娃斗智斗勇的过程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