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文 |樊登读书·胖大海

来源 | 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父母创造了什么样的婚姻,便会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轩轩妈

在父母相爱和不相爱的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网上有一个高赞回答:

前者,很容易交到朋友,也总是自信乐观,看到的世界全是阳光。

而后者,总觉得生活没意思,长期感受不到温暖,所以性格变得敏感多疑。

不幸的家庭千姿百态,而幸福的家庭,大都离不开父母相爱。

父母,是孩子模样的修剪者;孩子,是父母婚姻的光影墙。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1

莎士比亚说过:“外在的相貌,其实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一个人所走过的路,都会藏在他的容貌里,孩子,更是如此。

每个孩子的长相都不相同,但你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孩子神色暗淡,眉头紧皱;有的则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其实,孩子的“相”,投射的正是父母婚姻的样子。

曾有朋友推荐过一部电影,叫做《怦然心动》。

朋友说,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喜欢朱莉,这个7岁的女孩,微笑就如彩虹一般绚丽。

后来我看这部电影时,果然也被一开幕的朱莉瞬间迷住:明亮温暖的笑容,清澈透底的眼神。

即便长大后的朱莉,算不上美丽,但神态,依旧光彩夺目。

毕淑敏曾说:

“心灵的雕刻,是比医生的手术刀更尖锐的刀,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

我想,朱莉就是那个“心底明媚,眼神有光”的人。

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诀窍就是四个字:“父母相爱”。

朱莉一家并不富裕,生活也是柴米油盐、平凡琐事。然而,生活的艰辛,丝毫没有影响朱莉父母的感情。

朱莉的妈妈,能够理解爸爸的辛苦,而爸爸,则是看妈妈的每一眼,都涌动着爱意。

美貌靠遗传,性格靠熏陶,孩子的脸,就是父母婚姻的晴雨表。

如果相爱,父母便会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每日眉欢眼笑,孩子自然也就会被这样的情绪感染;

如果父母总是眉头紧锁,时常苦大仇深,孩子也便很难有上扬的嘴角、发光的双眸。

我想,那些面带阳光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不一定有多好看,但一定很相爱。

2

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央视拍摄的纪录片《镜子》中,有个叫泽清的14岁少年,

他辍学在家、整日上网、殴打母亲,甚至拿起刀子。

为什么儿子竟敢如此?

泽清这样描述父母的关系,“我妈脾气暴躁,说话刺耳,讲到最后,都是她对。我爸解决不了时,就会用暴力。”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你看,暴躁、暴力、冷漠、怨怼,就是泽清父母的相处模式。

他像父母一样暴躁,也学会了用父亲的方式对待母亲。

每一个不幸福的孩子,都是有迹可循。

父母暴躁、暴力,孩子就习得暴力的沟通方式;

父母冷漠、压抑,孩子便会自卑,畏畏缩缩;

父母互不相让,孩子也就容易指责,难有信任。

无爱的婚姻,无限的伤害。

而若父母恩爱,孩子往往满是乐观与友爱。

曾在知乎上看到网友@莔莔的故事。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莔莔的父母,都是列车员,聚少离多的他们,却非常恩爱。

孩子都已长大,但爸爸还会牵着妈妈过马路,会尽量陪妈妈去每一个地方。

而妈妈呢,在爸爸面前,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说话时语调里全是撒娇。

他们一起生活了一、二十年,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吵架,欢声笑语才是他们生活的日常:

“我爸看着我们在嬉闹,为了解救我,会过来把我妈背走。”

“他们经常贫嘴,最后都以我妈撒娇告终。”

在这样家庭氛围下长大的莔莔,她称自己:

“从小到大特别爱笑,所以小名叫甜甜。”

“小朋友都爱和我一起玩。”

“无法长期憎恨某个人,时间长只会记得对我的好,会本能忘记那些恨。”

都说:孩子最初学习的待人处事方式,正是父母的相处模式。

父母若相处融洽,孩子便暖人心扉。

父母如唇剑相向,孩子则烈火轰雷。

所以试着去爱你的另一半吧,即使不爱,也请学会尊重。

因为你的婚姻模式,正是孩子们待人处事的主修课。

民国教育家王凤仪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女人抱着孩子来问我:“你看我这个孩子怎么样?”

我说:“真搞笑,你自己和的面,自己拌的馅,包出来的饺子,不知道是什么面什么馅?”

是啊,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后期的一切,全看父母怎么揉捏。

你把爱传给孩子,孩子自然会爱;你把矛盾递给孩子,孩子自然会伤。

电视剧《了不起的女孩》中,沈思怡的父母经常争吵。

但可怕的是,母亲为了挽回破碎的婚姻,明知沈思怡对猕猴桃过敏,却逼着沈思怡吃猕猴桃,全然不顾沈思怡的心理和身体。

父亲也会因为对母亲的不满,而迁怒指责沈思怡:“你和你妈一样,永远说话讨人嫌。”

这份没有爱的婚姻,留给长大后的沈思怡,全是“难以相信的爱情,从不期待的婚姻。”

正如苏珊·福沃德所说:

“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任何的伤害,都会留有疤痕,留在身体的伤,也许可以消除,但留在心里的伤,却是无药可医。

心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这就是着名的“踢猫效应”:

即人们的坏情绪,会沿着由强弱及等级关系组成的社会链条,从金字塔的顶端,传递给比自己弱小的那一个。

这也许是一种社会规则,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该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家里的那只猫。

活在轻视中的孩子,自然会冷漠。

活在恐惧中的孩子,自然会忧虑。

活在恶意中的孩子,自然无善为。

父母的亲密关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世界观和恋爱观,聪明的父母,不会把矛盾传递给孩子。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幸福可以装、恩爱可以演,唯独孩子的样子不会说谎。

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与身俱来的安全感,是别人一辈子都模仿不来的底气。

幸福的生活,靠的不是妥协,也无关凑合,而是一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互相关爱,彼此在乎;

是即使岁月磨灭了激情,我们依旧可以保持口无恶言、行不伤人的尊重。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相处;

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是父母的言行;

对孩子最适合的成长环境,是有一对温暖如玉的父母。

作者 | 胖大海,80后,我手写我心。来源:文章来源于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

本文编辑|小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