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志玲,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

最近,疫情的相关信息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大家普遍产生了一些恐慌、焦虑、紧张、担心等情绪。一场疫情几乎改变了所有家庭的生活状态,孩子们只能居家上课。因此,我也收到不少家长的私信,说因为疫情的原因,家中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多,成了令人头疼的“网瘾青少年”。

根据《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概念,网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上网失控,强迫性地经常使用网络,沉迷于网上活动难以摆脱,从而损害了个体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一组行为成瘾。这其中不仅包括了游戏成瘾,也包括了各类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QQ等。 根据网络成瘾量表(IAT)的研究表明,在中国,13-18岁的青少年,10.2%在中度使用网络,0.6%严重上瘾,相比于英国1.83%而言,中国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达到了5%-10%。而疫情让这个比例更加严重!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游戏成瘾”归类为精神疾病,随着青少年网瘾“加重”,青少年可能出现抑郁、焦虑、偏执、冲动、强迫等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需要及时寻找专业心理医生就医。

前几天,有个朋友就跟我说疫情期间带孩子简直太难了。我询问她是怎么带孩子的?朋友说,她真是操碎了心,担心孩子不专心听课,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她就会推门进去督查一次。一旦看到孩子打盹儿,或者是偷吃零食,她就会控制不住情绪,数落孩子,后来干脆搬了个椅子在一旁监督他。而隔壁家的孩子同样也是居家学习,却一片岁月静好,井井有条。电话那头,朋友义愤填膺,非常不理解;但我听了以后,非但没有同情她,反倒有点同情孩子。朋友表面上的确是在陪伴孩子,而且做到了事无巨细,竭尽全力。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陪伴用错了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到窒息,也让自己感到痛苦。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先来说一说,孩子为什么会染上网瘾?

除了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让孩子不得不使用电子产品打卡学习的客观原因外,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在网络上容易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孩子们的大脑和心理结构的变化,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同时也会遭受来自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很容易造成失眠、情绪压抑,甚至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这时的青少年常常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01

攻击冲动

在这个发展阶段,青少年开始变得越来越独立自我,并会逐渐展现出攻击性。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打打杀杀来释放自己潜意识中的攻击冲动,达到和参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同等的宣泄效果。

02

探索世界的需求

在青少年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脱离家庭的依赖,向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呈现出一种要求独立又渴望依赖的矛盾状态。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看到很多超脱周遭物理环境的新鲜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网络对他们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

03

建立自我同一性

建立自我同一性,即是建立自我认同,青少年会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常常要受制于各种规则,穿校服、梳一样的发型,而网络世界给了他们求变的空间。发表自我立场鲜明的言论、做特立独行的事情,在游戏中自由设置自己的角色昵称和外形,这些都可以满足青少年寻求独特性的需求。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总而言之,陪伴孩子讲究的是策略,“质”远比量重要得多。陪着,不等于陪伴。

但凡是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自信独立、内心富足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都做了一件事情——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就是最高级的家庭教育。父母会不会陪伴,孩子未来差距巨大。

那么,家长们在陪伴中出现的不恰当行为有那些?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温暖的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也是陪伴的底色;动不动就发脾气,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剂“毒药”。

动不动说教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喜欢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教、讲道理。讲道理其实就是一种权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服从。结果就是父母越讲理,孩子就会越歇斯底里,甚至对父母产生厌烦心理。

经常打扰孩子

很多父母要么是为了孩子好,要么是对孩子缺乏信任,总之就是,在孩子专心的时候,喜欢隔三差五打扰孩子。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刚刚集中起来的注意力,被父母不经意破坏。

04

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陪伴孩子,不止是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也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与关注,就一定过能获得同样的回馈。所以不妨放平心态,把陪伴当作一场无与伦比的旅程,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们应该怎样做?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家长需要先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时期。

在了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之前,家长需要先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学习难度增强,孩子是否落单、他是否因此感到自卑或内疚?

网络能缓冲亲子矛盾

想要从根源上去解决孩子的叛逆是很难的,家长更应该学会去包容孩子的叛逆,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愿生长。

如果家长能给孩子自由,孩子们能感受到家长的容纳力,就可能会主动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渠道,向家长倾诉自己的压力与困惑。

给孩子制定上网规则

在青少年上网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双方沟通后协商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安全规范地上网,又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父母在陪伴时,应该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好听众,多听听孩子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有把平等、尊重当作前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才能真正建立起情感的桥梁。父母陪伴孩子的最高层次,就是打开孩子的新世界、拓展孩子的思维、拓宽孩子的视野;孩子还小、很多想法还不成熟,也不够全面,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多去接触新的知识。这样的陪伴才是充实的、收获满满和有价值的。

温馨提示:当然,如果我们发现孩子逐渐沉迷网络,变得厌学、叛逆,甚至性情大变时,就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科学截断成瘾性疾病。

朋友们,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信心是黄金。我们最后一定会成功战胜这场灾难。告诉自己,要坚定必胜信念,病毒一定会被打倒,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困难总会过去。

甘肃省妇联疫情期间心理公益热线:0931—2660670。

陇姐心语|疫情当下网瘾青少年扎堆,心理问题肆虐,父母该怎么办?

省妇联权益部供稿

省妇联宣传部

省妇联网络及新媒体中心出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