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我们上次介绍了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社交模式。

可能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不幸中枪”,

确实社交能力不太好,该怎么办呢?

家长们也不用太着急,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向您介绍不同年龄段儿童社交策略,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巧,收获友谊!

本期介绍的是第一阶段:幼儿园时期(3~6岁)孩子的社交策略指导。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交特点:

这个时候的儿童还没有明确的友谊概念,对于朋友的界定通常是单向地从自我出发,他们心中的“好朋友”往往是可以一起玩耍、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但有些孩子可能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或者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导致游戏中止甚至自己被孤立。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这个时期的社交策略指导有以下几点。

01 由成年人扮演朋友

有的孩子虽然不愿意和同龄孩子一起玩,但却可能十分粘大人,例如他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大人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扮演同伴角色,教孩子如何进行社会性游戏(也就是需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的游戏)。

这就像演员学习如何演戏,社交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借此学习如何加入同伴互动中。

而大人需要降低自己的互动和语言水平,尽量模仿成孩子的同伴——这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我们是地位平等的朋友,没有一方处于控制地位。

这个“大朋友”应当多观察同龄儿童一起玩耍的状况,留意游戏的名称、使用的道具、游戏规则和孩子们常说的话,使用“孩子的语言”,并且在孩子面对各种社会情境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还可以在和孩子互动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解释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大人可以演示一些社交信号,例如吃药时皱眉表示讨厌、收到别人送的礼物大笑表示高兴和喜欢。

但我们不能抱有过高期望,希望他们仅靠观察气氛或别人的表情、手势,就明白对方在想什么。

一般情况下,大人扮演的都是一个友善的朋友。

但有时,大人也需要示范一些不友好的行为,例如扮演个小霸王、调皮鬼之类的。

然后可以借此告诉孩子什么是适当和不适当的回应,从而达到让其学习分辨和模仿适当回应的目的。

02 学会互相帮助

为了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大人可以故意犯错,或装作不会解决某个问题,然后向儿童求助——这时,大人应该告诉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向别人求助是个明智而且友善的举动。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必须让自己的能力表现得和孩子一样,不然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明显不如玩伴时,他会感到失望或者愤怒。

另外,大人也需要向孩子表示:就算犯了错误也没关系。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03 与其他孩子进行彩排

当孩子和“大朋友”进行了足够多的互动练习后,就可以与其他儿童进行“彩排”了。

可以让年龄大一些的哥哥姐姐或者班上比较成熟的同学担任这个“朋友”角色。

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变化莫测的真实社交环境前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04 把一起玩的场景录像

把孩子的社交过程进行录像,然后让孩子重复观看。

这些“社交纪录片”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社交信号、社交反应、活动的顺序、同伴举动,以及作为“朋友”的角色表现。

家长还可以暂停在一些含有特别社会信号的画面,帮助他们分辨友好的行为,并学习正确的行为。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05 角色扮演游戏

一般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会根据故事书或者电视剧、动画片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做角色扮演的游戏。

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互动性和创造性。

但类似于自闭症这类社交性较差的孩子,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更倾向于单独进行,或者完全依据原版故事,不允许有任何变动,他们甚至可以一直反复表演同一个内容持续好几小时。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所以,家长可以鼓励这类孩子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开动想象力,让游戏更加灵活,帮助他们明白如果事情的发展与自己最初想象的不一致,并不代表那是错的。

06 鼓励孩子的友好表现

在和孩子进行互动时,一定要对他们合适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

随时随地告诉他们:你的这个行为是对的!

例如:

“我看到明明摔倒时,你主动问他有没有事,这就是一种关心别人的友好表现,你很棒!”

“今天朵朵的发绳不见了,你帮她找了出来,对不对?这个行为就是帮助,你做得很好!”

07 社交故事

这是卡罗尔 格雷在 1991年开发的一种教育方法:

所谓社交故事,是采用一种既定的方法和格式,借由相关的社会信号、观点和常见的反应,描述一种情况、技能或概念,帮助分享社会性和情感方面的正确知识。

简单来说,社交故事是用来记录社会性知识和社会性成功事迹的一种方式。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社交故事的例子(图源知乎@听到TobiiDynavox)

而在编写社交故事时,有一些原则要注意:

要和孩子合作,关注孩子的观点和能力;

使用描述句、观点句、指示句、肯定句基本句型,或者根据孩子的需要增加合作句或控制句;

社交故事应描述和巩固孩子已有的表现不错的情况,而不是孩子不理解或失败的行为。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可以将这些故事多印几份随身带着,一旦遇到和某个社交故事内容相关的情境,就可以随时拿出来读。

08 社会信号游戏

家长还可以利用社交故事进行社会信号训练。

这里让我们用一个例子了解什么是社会信号训练:

在课堂上,当老师发出类似清喉咙的“咳咳”声时,普通儿童知道这可能是一种警告信号,接下来必然会去观察老师的表情——像道路标志告诉司机前方有信号灯,然后司机会注意信号灯颜色。

如果老师是微笑的表情,这就是一个“绿灯”的信号,代表你可以继续做手头的事情:

如果老师皱着眉,眼睛盯着某同学,这就是一个“黄灯”信号,代表你必须小心,最好先停下来观察:

如果老师是用一种生气的表情盯着你,这就是“红灯”信号了,清楚明确地告诉你必须立刻停止手头的事情,否则后果严重。

社交能力较差的孩子可能只会将老师的“咳咳”声解释为嗓子太干,需要喝口水或吃颗润喉糖。

想让社恐宝贝爱上社交?|儿童社交策略指导

这就需要社会信号训练——向孩子说明这个“咳咳”所代表的信息,以及后面可能出现的表情,并且练习如何回应特定情况。

如果孩子对社会信号的意义感到困惑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惑,“我不太明白”“我做错了吗?”。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幼儿园时期(3~6岁)孩子的社交策略:

由大人扮演孩子的朋友

让孩子学会互相帮助

与别的孩子一起进行社交“彩排”

鼓励孩子观看和其他儿童游戏互动的录像

与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

鼓励孩子的友好表现

编写社交故事帮助孩子理解特定的社会情境

利用社交故事进行社会信号训练

你学会了吗?

学会了就和自家宝贝一起试试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