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隔代教育真的无解吗?别把孩子养废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在生完孩子以后,会让自己的父母亲帮忙带孩子,以便能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

而祖辈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也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更能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

养育孩子,丰富了晚年生活,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看起来是一件对三代人都比较好的选择。

但在实际情况中,两代人因为价值观、生活习惯、养育的方法不同也会衍生出隔代教育的问题。

隔代教育真的无解吗?别把孩子养废了

图源:图虫创意

01

隔代教育:标配下的冲突

身份错位。

父母白天上班,孩子由老人带;晚上回到家,跟爸妈玩一会儿,但孩子还是选择跟老人睡。

父母不要觉得是老人抢占了孩子的注意力,而是父母无意间让出了“父母”的位置。

曾经有个妈妈跟我说,女儿从小由奶奶带,跟奶奶关系比较亲。

当她晚上说只跟奶奶睡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失落的。

孩子可能把老人当成心里认定的第一抚养人。

老人年轻的时候可能也像我们一样,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

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他们出于补偿心理,想弥补过失,更容易出现溺爱的情况。

老人甚至会把孙辈当成自己的孩子,重新养育一次。

这时,老人的身份会和妈妈的身份产生冲突。

隔代教育真的无解吗?别把孩子养废了

观念冲突。

由于生活时代不同,老人习惯用之前的养育方式带孩子。

他们带孩子的方法来源相较我们来说更窄。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轻松获得各种先进的育儿理念,这些理念多少都和老一辈理念有冲突。

举个简单的例子:

群里有个妈妈说,孩子都初二了,每天写完作业后,都是奶奶给收拾书包,自己从来不管,把所有的东西摆在桌子上。

妈妈会给孩子定下规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必须自己收拾,以防落下东西;

而奶奶总是说:写完作业已经很累了,整理书包也只是个小忙,顺手的事。

妈妈愿意孩子更自立,奶奶觉得孩子写完作业已经很累了,家人帮个小忙无可厚非。

二者都有道理,所以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如果你抱怨父母不懂亲子教育,甚至指责你的父母亲,那么请记住:

和你的先进模式相比,很可能他们的爱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先理解,再说服,也许更好。

想要破解隔代教育的魔咒,我认为妈妈们要有这样的意识:

就是如果你打算让老人来帮助带孩子,那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一切以老人为主,尊重老人,否则的话,就自己带。

0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求同存异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年轻父母可能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抗挫折能力,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

而老一辈更注重道德教育,很多事情都喜欢“保险起见”。

父母与祖辈之间的矛盾也容易被孩子内化成为内心的矛盾,孩子不知如何满足两代人的需求。

所以,面对彼此的干预和否定,我们需要和长辈达成共识,建立必要可行的育儿规范。

两代人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当发生分歧时,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论,维护好双方的威信。

对老人怀有感恩之心,最好尽量多向父辈请教,夸赞老人正确的育儿观念,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让老人知道父母教育子女时的动机。

帮助老人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统一认识。

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联手育儿,积极打造“新型的隔代教育”,发挥隔代教育的最大价值,才能实现家庭三代共赢。

隔代教育真的无解吗?别把孩子养废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3

父母要主动承担必要的责任,不能出了问题找老人

在养育孩子方面,老人绝非主体。

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关于孩子的重大决策必须由父母做主。

有个妈妈说,女儿长期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忽视了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心理需求,时间久了对父母非常不信任,变得缺乏安全感。

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出现逃学、沉迷小说、结交不良朋友等行为,让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父母的陪伴也是有有效期的,一旦错过就不能再来,等父母想陪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已经离父母越来越远。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高质量的陪伴更有用。

多倾听孩子,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

隔代教育真的无解吗?别把孩子养废了

不同的家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老人对孩子的宠爱或强势,有他认为的正确。

我们要尊重孩子和不同的家人相处的方式,学会适当妥协。

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儿女读懂父母的“恩”,父母读懂儿女的“难”,在“代沟”中求和谐,化解“微妙亲情”产生的“心理暗伤”。

妈心理开通了默薇老师的视频号

赶紧关注起来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