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育。
前两天,老育在朋友圈刷到了一则寻人启事,一名父亲在寻找失联了19天的英国留学生女儿。

所幸是虚惊一场,女生已经找到并回应:
“在写博士研究计划,手机关机没看到消息。”
这个回应引起了网友的吐槽。
作为即将读博士的人,把手机关机19天不知道联系父母,在这期间还曾经和同学联系过,也登录过课程网站,这看起来多少有点奇怪。
老育觉得这个回应有点像不想和父母联系的借口。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
女生的回应也和父母发的寻人启事细节有一些出入。
父母说每周六通电话并视频,女生回应平时和父母很久才联系一次。此外,有知情人称女生本科毕业后打工两年才出国留学。
因此,老育猜测女生可能和家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密,缺乏沟通。
在豆瓣已经消失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有不少孩子在这里吐槽父母不会好好沟通,动辄打骂,造成了自己敏感懦弱的性格。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在电视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李永成和他的爸爸从来不交流,爸爸也不主动和他交流。妈妈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指挥他,也不引导他与爸爸交流。长此以往他开始不叫爸爸了,和爸爸相处得像陌生人一样。
在节目组中育儿师通过让李永成和爸爸一起完成任务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让爸爸主动和他耐心沟通交流,他才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可见,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有多重要。
老育总结了几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方法:
学会倾听
孩子说话时要善于倾听,认真听。
有的家长在孩子说话时无视孩子,甚至打断孩子,导致孩子的表达欲望降低,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拒绝表达。
态度友善
和孩子沟通时要有友善的态度。
父母在孩子沟通时总是不耐烦,甚至把工作、生活上的其他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孩子要么照单全收,在父母的批评下变得胆小怯懦;要么不满父母的批评,爆发矛盾。
准确表达
与孩子沟通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阴阳怪气。
准确表达能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例如把“你这是什么态度”改成“你的态度不好,表现在哪里”。
适当表扬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适当表扬孩子。
长期贬低、打压孩子让孩子失去自信,适当表扬让孩子记住自己好的行为,让孩子强化了记忆。
善于和孩子沟通,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础。
大家在平时和孩子是怎样沟通的呢?孩子会经常与你们倾诉么?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