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3月18日-20日,连续3天的直播连麦答疑,粗略的算了一下,大概连了15位家长,很惊奇地发现,提到孩子语言发展问题的家长占80%。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遇到跟我反馈所谓“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能力低下”问题的家长和老师也很多。

曾一度让我疑惑,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各方面的生活环境都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充实很多,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容易出现“语言问题”?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后来发现,排除孩子的先天生理疾病之外,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长越来越懒了。

懒得说,懒得回应,懒得动脑思考......

能说1个字的不说2个字,能用肢体回应孩子的就少说,主动对话较少,能交给玩具和电子产品的,自己就偷会儿懒.....

你先不要觉得委屈,我先给你举个例子,大家各自对号入座下:

场景1:

宝贝:爸爸,你看我搭的积木!

爸爸:嗯,真棒!

场景2:

宝贝用手指着桌上的饼干:嗯嗯

家长秒懂,递给宝贝

场景3:

下班回来,宝贝让爸爸妈妈陪自己玩玩具

家长:爸爸/妈妈好累,你先自己玩会

/你看会儿动画片吧

/你长大了,不用非得爸爸妈妈陪你玩了,你自己玩会哈!

以上场景是不是特别似曾相识?

其实爸爸妈并不是必须要做到全天候陪伴,像机器人一样不休息。而是要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拥有不同级别的智慧。

在满足孩子相应的成长需求,帮助他完成了阶段性成长任务的时候,父母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都会更小,你说是不是。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言归正传,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与0-3岁孩子对话的技巧,让家长们能更好得去预防孩子出现语言问题,而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再去上什么学习班。

1、找准对话机会,延长与孩子的对话内容。

场景1举例:

宝贝:爸爸,你看我搭的积木。

爸爸:好的,我来看下,宝贝搭了个什么呢?

宝贝:房子!

爸爸:嗯,而且还是一座很大的房子呢,看上去有很多房间。

宝贝:(肢体语言比划好多的意思)

爸爸:你是想告诉爸爸有好多好多的房间对吧!

宝贝:嗯!

爸爸:那爸爸妈妈住在哪个房间呢?宝贝住在哪个房间呢?

宝贝:爸爸妈妈住这,宝宝住这。

爸爸:那这里还住着谁啊?

......

其实对话还可以无限延续。

这样的对话,能更好地激发孩子语言表达、语言互动的欲望,同时也会让宝贝更愿意与人互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2、学会翻译孩子的肢体语言,根据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预设回答内容

场景2举例:

宝贝用手指着桌上的饼干:嗯嗯!

家长:宝贝,你是想要桌上的饼干吗?(假设孩子只会说一个字),如果是的话,你就告诉妈妈“是”。

宝贝:是!

家长:好的,你稍等一下,妈妈帮你拿过来。现在需要打开吗?如果需要打开,可以跟妈妈说“打”。

宝贝:打!

家长:好的,妈妈帮你打开。

假设孩子能说2个字

家长:宝贝,你是想要桌上的饼干还是草莓?(放慢速度,夸张的口型说)饼干,还是草莓?

宝贝:饼干!

家长:好的,你稍等一下,妈妈帮你拿过来。现在需要打开吗?如果需要打开,可以跟妈妈说“打开”。

宝贝:打开!

当孩子有明确需求的时候,更容易刺激孩子开口说话。

跟第一条原则一样,这样的对话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延长,让孩子有更多的语言输出。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3、亲子陪伴时,开启话痨模式。

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讲很重要,尤其是1岁之前的宝贝。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个时期的宝贝什么都不懂,所以日常对话的输入很少。

但其实这时期日常语言信息的输入,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也能够去增强孩子的感官刺激,产生认知。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比如在抱着孩子走动的时候,家长会将看到的所有东西,告诉宝贝:

这是一棵柳树,现在春天到了,柳枝都发出绿色的嫩芽了;

这是一朵小花,一朵黄色的花;

这是冰箱,妈妈要从冰箱里拿几颗西红柿,准备做晚饭了,晚上给宝贝做西红柿炒鸡蛋;

类似这样的日常语言信息的输入,对于孩子日后的输出性语言,也就是表达性语言的发展是最有帮助的。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除了以上3种之外,每天的亲子共度时间也很重要,也是语言信息输入非常重要的方式。

针对于0-3岁宝贝的语言发展,其实只要没有严重的生理原因,都能很好地发展出语言技能。

但是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式及时引导,及时创建相应的语言环境,就会出现现在特别普遍性的现象—孩子2岁半、3岁了,但还是不怎么会说话。

和孩子聊天,你也需要学习。三个场景举例,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当父母掌握了这几种对话技巧,收获的不仅是一个爱说话的宝贝,还有一个爱社交爱互动的宝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