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真讨厌那些动不动就晒娃的人,不知道有什么好晒的,我都屏蔽了”
“那谁谁谁,整天在朋友圈晒娃,我一点也不觉得可爱”
“我从来不在朋友圈晒动态,总是害怕打扰到大家”
…

其实朋友圈就像是一本充满关怀、与回忆的相册,在这里我们可以留下美好、关注别人的快乐,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晒娃的妈妈开始越来越少,担心打扰到别人,害怕发了个寂寞(没人关注)?
简单地说,阻挡晒娃动力的因素均在于心理感知,尤其是当妈妈之后内心比较脆弱,很多时候即便是自己晒娃没有频繁刷屏,也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不喜欢天天晒娃的朋友圈」而受伤。
有个朋友,她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有了女儿之后就经常晒娃、记录生活文案,很多美好的画面都会记录下来慢慢回忆,但随着手机里储存的照片越来越多,想要留下孩子的成长点滴就开始习惯把晒娃放在朋友圈,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亲友点赞评论,随着日子一长评论点赞的人归零后,朋友晒娃的频率就开始一次比一次少。
原来,朋友圈刷屏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糟糕、炫耀的事情,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朋友尽管很想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但一想到「会打扰、招人嫌」时就开始退却,很多时候都是一条朋友圈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最终还是决定悄悄删除草稿,在朋友圈里做个安安静静的看官。
朋友圈突然不想设三天可见
有关朋友圈生活分享,兰妈一直认为真相并没有那么糟糕,抛开营销需求不说,大部分人的分享本心还是在于美好记录,只不过由于每个人的审美、理解包括价值观不同,最终才影响所看待的事物感觉也不同罢了,如果非要问「那些晒朋友圈的人意义何在」,那么在今天我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一个沉重、又难过的话题,MU5735客机失事让无数人辗转难眠,大家在祈祷奇迹发生的同时也在感概生命无常,那一瞬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再煎熬也比不过「生命美好」,而在众人心情都比较悲痛的时候,一段话引起了热论、同时也将大家带向了生活回忆。
这段话说:
“朋友圈突然不想设三天可见了,害怕以后万一有什么事,爸爸妈妈想我的时候看不到我朋友圈”
仔细想想,那些晒娃、晒景、晒生活的朋友圈足迹,难道不是我们想念时的一种美好回忆吗?这也是我们质疑「晒朋友圈意义何在」的标准答案,回忆是珍藏、美好,同时也是对亲人思念的一种安慰,尤其是子女有了学习、工作、自己的家庭后,身边最大的牵绊与思念都在父母身上,如果我们和自己的孩子不能时时陪伴老人、也不能一起看遍大好河山,能把自己的足迹留给他们也是一份孝心安慰。
因此,亲友晒朋友圈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不堪,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欣赏起来不同的思绪罢了,对于思念关心的人来说是美好、对于无关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打扰了,所以晒朋友圈有利也有弊,而我们平时在晒朋友圈的时候只需要注意这一点,做好「不同回忆针对不同的人」去记录美好,在晒娃回忆、与打扰不打扰等问题方面就可均衡发展了。
那么,家长们平时在晒娃时该如何做好「不同回忆针对不同的人」呢?
1、设置谁可以看
想晒朋友圈又怕打扰到他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平时发朋友圈的时候也会遇到「设置谁可以看」这个功能,尤其是经常发照片记录孩子成长的朋友,为了避免打扰到他人就可以运用这个功能,其中朋友圈可见分为公开(所有朋友可见)、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可见(选中朋友可见)、以及不给谁看(选中朋友不可见)等四项,一般运用较多的是部分可见的亲友设置。
比如晒娃日常时,经常关注我们的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小姨、丈夫(妻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类人设为部分可见的「亲人组」,平时晒娃时这些动态也是亲人组喜欢看的生活回忆,尤其是不经常住在一起的亲人还可以通过互动拉近亲切、聊表思念,都说喜欢你的人转个圈都是好的,关注我们的亲人自然也会把这些生活记忆当成美好,拉近亲情的日常交流。
2、运用收藏功能
孩子成长的可爱瞬间,很多宝妈们都忍不住拍拍拍,鼓掌要拍、吃饭要拍,跑步要拍、刷牙要拍、顶嘴也要拍…
总之,孩子随意足迹在妈妈眼里都是有趣值得纪念的,但视频和照片过多使用手机也会“抗议的”,一句「可用内存不足」提醒最终还得乖乖清理照片,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陷入“删哪些,哪些都舍不得删的情况”。
此时,我们除了要筛选出比较好的照片之外,还可以运用朋友圈的收藏功能,收藏功能包括文件、图片与视频、音乐、语音、聊天记录、笔记等等,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固定上传,在一目了然的选项里我们也可以快速找到需要了解的成长足迹,这对于日常比较忙碌、不喜欢分组发朋友圈的家长们来说可是不错的「懒人神器」。
3、保留成长档案
照片太多?手机的视频、照片又缺少仪式感?建议家长可以抽取一些比较好的照片为孩子每年制作一本成长档案,像有些多功能成长档案册不仅可以收纳照片,还可以收纳孩子的奖状、海报或画册,这些点点滴滴对孩子而言都是美好的回忆、及幸福感记录,而亲子互动对现在是最有效的陪伴教育,对将来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每年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册的好处,就在于对孩子成长水平的整体回忆记录、及评估,像孩子每年所得的奖状、画册或手工报,其实不止是作为回忆存在,它更是孩子努力的成果、成长的评估,孩子在过去的成长档案了解里可以生成回忆,同时对自己的优缺点、及新阶段成长都会做出一定的目标与管理,如果您是一个精致、讲究仪式感的家长,不妨为孩子保留成长档案、留下价值吧!
4、拍写真照
相比于朋友圈晒娃、成长档案册,拍写真照所带来的回忆体验更精致、有正式感一些,写真照可以记录孩子成长中最美好的时刻,尤其是经过专业服装、多个镜头、多重采选的可爱瞬间,它不仅是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一份追忆美好,更是孩子成长的珍藏、纪念以及见证。
而写真照之所以喜欢被人们放在家居明显的地方,其实就是对美好记忆的认可和怀念,尤其是清晰可见的成长足迹还可以美化心情,当生活不如意、育儿不理想时抬头看看照片,你会发现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糟糕、孩子也没有那么讨厌”,这种重温孩童的稚颜还是教育里的一份理智保存。
拍写真照虽然是美好的成长记录,也是如今比较时尚的消费潮流,不过写真照不需要过度消费,像百天照、幼升小、小升初、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等特别年龄段,再配上专业的写真往往更具美好、且不可复制的回忆珍惜,虽然写真照很有纪念意义,不过在特别的年龄段也需要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将来才会容易尊重、感恩他人。
5、写日记方式
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爱都胜过爱自己,他们更多的是体现在衣食起居、学习教育等实事奔波方面,像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寸步不离、甚为依恋,长大后突然不知道从某个阶段开始孩子对我们更多的是厌烦,对着镜头不再微笑、不喜欢摆造型,也不喜欢和我们坐在一起聊天问为什么,而家长不再晒朋友圈的原因,也很大部分是和孩子的关系开始了疏远。
这个时候若没有朋友圈可晒、没有照片可记录的情况,家长们又该如何记录美好构成回忆呢?这时候家长们可以利用写日记的方式保存回忆,像很多不善于言辞的家长就可以把对孩子所说的话“写进日记”,都说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面镜子,家长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去学,如果父母有喜欢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喜欢写写画画。
关于写日记回录,尽管家长所写的话所写的字孩子可能暂时不懂,但随着共同兴趣的延伸发展、亲子关系缓和也指日可待,尤其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家长若同孩子分享日记,这不仅仅是谈心信任的开始、更是无声的表白,这比起很多关切斥责话,孩子也更喜欢这种以日记方式感受爱的温情,重要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在于说多少话、而是「我懂你」三个字。
回忆,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保存,生活需要前进、也需要回忆,养娃育儿的路上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很多,但孩子将来能放在手里感受回味的却不多,一份写真、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将成为孩子以后的幸福感回忆,当孩子自豪地说“哇,这就是小时候的我,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呀…”。
所以,养娃大好时光不要错失、能记录就记录吧,将来的某一刻,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时,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喷嚏、一个嘟嘴、一份眼泪,都将是美好的记忆珍藏,那时候的你,也会感谢你现在的成长记录、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