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的关系

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的关系

爸爸妈妈时常熬夜,

孩子跟着也会有熬夜的习惯。

手机、平板、电视换着玩、看,

自制能力不足,

课程作业业压力负担重,

孩子熬夜的情况越来越多···

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熬夜有哪些危害?

1.影响儿童身体长高

熬夜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危害就是影响孩子发育,孩子的生长发育,除了跟遗传因素、营养、锻炼情况等有关,还与生长激素分泌的多少有关。

晚上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如果还没有休息,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孩子可以长得更高。

2.降低身体免疫力

在孩子熬夜的同时,他们的身体器官同样也在熬夜,比如孩子的心脏和大脑,都还处于发育的阶段,总是超负荷工作,很容易留下隐患。经常睡眠不足的孩子,抵抗力会越来越弱,还可能出现没有食欲、精神萎靡不振的症状。

3.影响大脑的创造力

没有充足的睡眠,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难完全集中。有家长知道,孩子如果睡眠不足,看起来就总是心不在焉的,有时候还会忘事。如果长期熬夜,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而且如果晚上熬夜,白天上课的时候也会犯困,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4.影响心理健康

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的关系

孩子的睡眠不充足,会比较容易发脾气。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也会有起床气,比较难叫起来。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躁、紧张等心理状况。

孩子们为什么“睡不好”?

调查显示,孩子熬夜的原因,多数如下

1、沉重的课程作业负担

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加上本身拖拉磨蹭的习惯,经常写作业都要写到深夜。

2、电子产品的诱惑

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的关系

临睡前还吵着要看电视、玩手机,一玩就停不下来。

3、不良的睡眠习惯

睡前太亢奋,情绪太激动,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早上赖床起不来,起床后不吃早餐,上学路上匆匆忙忙,一整天都在犯困,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放学回家又是一场熬夜做作业的恶性循环。

如何帮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1.建立入睡仪式感

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的关系

当睡觉的时间到了,家长应把灯光调暗,关闭电子设备,营造一个适宜的入睡环境,因为噪音、灯光和空气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科学家曾调查过600多名3-5周岁儿童的睡前习惯:那些睡眠有问题的孩子,往往7点后还在看电视。所以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睡前玩手机,一来会让孩子大脑兴奋,二来屏幕蓝光会影响褪黑色素的分泌,扰乱身体的生物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套“睡前程序”,比如洗澡、拉窗帘、讲故事、抱抱、亲亲、说晚安等,用这些“信号”让孩子的身体安静下来,提醒自己“做完这些事情我就要睡觉了”。

2.帮孩子建立信念:床只能是睡觉的地方

很多家庭的床承担了太多功能,除了睡觉,还是积木台、学习台、蹦蹦床、滑梯等。这样,孩子上了床后就会还想再做点什么,迟迟不肯入睡。

所以,床上尽量不要堆放杂物,更不要让孩子在床上玩耍,帮助孩子与床进行“情境训练”——只要一到床上,就会产生“我要安静下来,准备睡觉了”的条件反射,这样更有助于尽快入睡。

3.尽量固定睡眠时间

生物钟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家长尽量给孩子规定好睡觉和起床的时间,让孩子的身体养成规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到了时间就必须得睡。比如说决定21:00睡,那20:30就必须得上床,到了床上就不要做跟睡觉无关的事了。

4.坚决执行你的睡眠规则

睡眠规则一旦建立,家长的执行比孩子的遵守更重要。

外出度假忽视孩子睡眠时间、因为孩子的需求肆意修改睡眠习惯都是不提倡的。有的孩子躺到床上后睡不着,会不时爬起来或跑出来这些理由:“我想喝水。”“我想再上个厕所。”“我有一个好想法,你们要不要听?”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权限票”,比如每晚上床后只有使用三张“权限票”的权力,每提一个要求就会用掉一张,用完为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能遵守这样有游戏性质的约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