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

福建某地,一个小贩违规摆摊卖玩具,在城管依法没收的过程中,发生了争执和拉扯,玩具掉落一地。

这时几个妈妈拉着孩子过去哄抢,其中一个小女孩大喊着不要,往回跑,试图阻止妈妈。

网友们纷纷感慨,“这样的父母,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尤其是视频中的那个小女孩,可以看出,在那一刻,她对妈妈的行为感到羞愧,甚至是嫌弃。

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家长却不当回事。

老话讲:“儿不嫌母丑”,许多家长认为,我是孩子最亲的人,给了他生命,提供他衣食住行,照顾他生活起居,孩子理所应当尊敬我、爱重我。

然而事实却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接触的信息和知识面也更广泛,虽然年纪小,但是非分明,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于是,在有些时刻,家长言行不当时,他们也会看不惯父母的行为,嫌弃父母。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01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恐怕要数很久之前刷屏朋友圈的一篇小学生作文。

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妈妈什么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

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

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这一番“扎心”的评价,刺痛了很多当妈妈的心,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

原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也会比较,也会在心里暗自评价父母。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

“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孩子一直不断地成长,父母一动不动留在原地插着腰指手画脚,又怎么能抱怨因为代沟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和孩子越来越远?”

不少家长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放弃了自我成长,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转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严格。

殊不知,父母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不懂得自我成长,被惰性支配,懒散、消极,当这样的家长一本正经地教育、要求孩子时,是很难让孩子信服的,甚至在某一天,到了被孩子嫌弃的地步。

就像一位父亲,在教育孩子要多看书,少玩手机的时候,被孩子的“你自己天天玩手机,凭什么我不能玩?你怎么不读书?就会说我!”怼得哑口无言。

家长即便有了孩子后,也不能忘记自己的人生课题,终其一生,都应当懂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哪怕只是把眼下能做的一件件小事做好,你的认真、积极、勤奋,也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得到他们的尊敬和效仿。

所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亲子共同成长”,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02

去年有这样一则新闻,余杭一个11岁男孩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

第二天,男孩被警察找到的时候,看到一同前来的爸爸,连说了三遍:“我不想见你!”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在民警询问下,男孩说出了离家出走的真相:

爸爸每天到家经常沉迷玩手机,所有家务都扔给妈妈,也不管他作业;当他想要爸爸陪自己玩会儿时,爸爸却总说“忙着呢,没空”。

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对爸爸感到非常生气,这才选择离家出走。

言语之间,都能感受到男孩对爸爸的失望与嫌弃。

无独有偶,一位十二岁的女孩曾在给爸爸的信中写道:

“妈妈冬天早上起来做好热腾腾的饭,妈妈暴雨天接我上下学,妈妈给我缝破掉的衣服,妈妈带我去游乐园……妈妈有了白头发。

书本上讲父亲很伟大,但是我却没有感觉到。

站在我这个十二岁女孩的立场上来看,妈妈付出的,比你多太多了。”

爸爸和妈妈都是孩子最爱的人,看到只有其中一方在辛苦付出、委屈劳累,孩子也会心疼,对另一方产生不满。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偷懒,这个位置不光是为人父、为人母,也是为人夫、为人妻,更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每个人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不推卸。

抚育孩子、体贴关怀伴侣、相互扶持、合作,把家庭经营得温暖、幸福、美好。

这样的父母,才会赢得孩子的爱和尊重。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03

知乎“父母哪些行为让你觉得不合适”的话题下,有一个这样的回答:

“我妈带我去动物园,路上和我讲,售票阿姨问你身高你就说一米三,一米四以下半价,懂了吗?

我说这不是骗人吗?

我妈说,这叫善意的谎言,你也没超多少,你要不说,咱不去了。

我当时想不能不去啊,于是答应了。

到了门口,我妈把我往里推,我故意走慢引起售票阿姨注意,阿姨果然问我多高。

我鼓足勇气说一米四,我妈听了满面堆笑说:这孩子才一米三八,她故意说多闹着玩。

阿姨看了看我,看了看我妈,一挥手让我进去了。我妈忙推我进去,边走边数落我,可我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那天我看了什么动物我真的记不得了,好像做梦一样。

那是我第一次进入大人的世界。”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许多家长一面教孩子遵守规则,自己却在破坏规则,给孩子做出了不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比如,看路上车不多,就拉着孩子闯红灯;随意乱扔垃圾;投机取巧逃票;趁别人不注意偷拿东西······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会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家长想要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更是难上加难。

最关键的是,家长的行为也会导致孩子轻视规则,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

04

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在餐厅里,一位爸爸对推销员态度不好,把人赶走了,没想到7岁左右的儿子不忍心,哭着“教育”爸爸:

“太不尊重人了,他又没钱,把人家赶跑。要温和的对待别人,如果推销员换做是自己呢,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心里会很受伤的。”

男孩说着说着,越来越难受,大哭起来。

在哪些时刻,孩子会嫌弃父母?很多家长都中枪了·

孩子的心都是善良而柔软的,在成人世界中浸染太久的家长,常常需要向孩子学习,才能找回人性中难能可贵的善良、真诚、友善。

如果家长对待他人言行粗鲁,不尊重人,尤其是对服务人员态度很差,也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内心对父母产生不认可。

家长在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品质,不仅体现出自己的礼貌和修养,也是孩子学习的模板。

因此,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家长需要修炼自己的心,注意自己的言行,待人谦逊、友好、做好情绪管理。

这些孩子的真实反应,暴露了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正如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在著作《原生家庭》里写道: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只能倾听父母的言谈举止,并且加以模仿。”

家长需要明白:不是成为父母之后,就自然而然能够得到孩子的尊敬,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不懈努力,来赢得孩子的尊敬。

只有不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自我完善,为孩子做好榜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教育也能更好地发挥效果。

点个【在看】,与您共勉!

END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