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中国远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分布范围最大和影响力最大的有两种: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力都可以说是全国性的。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编辑

搜图

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所以称之为仰韶文化,其实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所以称之为龙山文化,其实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两种文化所处的历史时期有前后,也有一定的重合,类似于前后两个朝代的关系,比方李唐家族在隋朝就已经存在,但自从李渊起兵建立政权,并且称帝才能算是唐朝的开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也有类似特点。

两种文化分布范围集中重合的区域是在中原,而大河村遗址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文化遗址。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遗址历经3300多年,自6800年前开始直至3500年前,按文化分类跨越了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二里头文化时期(夏朝)、商文化时期;按历史朝代,跨越了三皇、五帝、夏、商等历史时期。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倒,如果说大河村遗址不是一块风水宝地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也许这就是远古时期的北上广,所以才能远古时代始终屹立于中原。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在大河村的周边,存在着多个同根同源、比邻而居的文化遗址,但没有哪一个能有持续三千多年之久的历史,也没有哪一个能有如此规模、如此丰富的文物。

大河村遗址中除了仰韶文和龙山文化这样典型的中原文化因素外,还有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湖北屈家岭文化的因素。

大河村遗址历经仰韶时代、龙山时代和夏、商时代,一脉相承,几无中断,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近乎完整的链条,见证了华夏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脚步。

我们先来看一件大河村遗址的镇馆之宝-彩陶盆: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现场看到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大,而且单独占据一个展位,可谓VIP待遇,这件色彩鲜艳的彩陶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的彩陶,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历经5000年之久,还能呈现如此鲜艳的色彩。

这件彩陶有明显的裂纹,还有明显的修补小孔,这用实物证明了中国最早的陶瓷修复技术-“锔钉法”,在以往的认知中,这项技术出现于宋代,而这件彩陶的出现,让这项技术的出现一下子提前了4000年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件镇馆之宝-彩陶双连壶: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这是一件复制品,原品藏于河南博物院,需要重点说明一下,这不仅是一件镇馆之宝,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宝。

据专家考证,彩陶双连壶是一种礼仪用品,可能用于远古时期氏族结盟时的酒具。鉴于出土地点和年代,有专家认定,这极有可能是炎黄二帝结盟时用来共饮的盟誓酒具。

这件彩陶是否真能有如此历史际遇,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双连壶造型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古代彩陶之冠,却是当之无愧的。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的特点就是纹饰和色彩多样,这些多样的纹饰所承载的其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河村彩陶纹饰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太阳纹、月亮纹、流星纹、月食纹、星座纹等,无一不表明大河村先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天文知识。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遗址中的陶器以彩陶最为丰富,这也正常,因为仰韶文化的历史时期最漫长。下面我们再看一些彩陶展品: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碎片。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器座。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白衣彩陶钵。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钵。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罐。

下面我们要说一下龙山黑陶。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一批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展品,可以直观感觉到的特点是小巧精致,造型也丰富起来。不同于仰韶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典型代表是黑陶和白陶,最大的特点是精细,最顶级的黑陶是“蛋壶黑陶杯”,胎厚最薄处不足1毫米,器表漆黑光亮。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黑陶其实是我最为关注的,这种蛋壶黑陶杯我只在电视上见过,当时十分震惊远古时期的制陶工艺能精细到这种程度,但现场并未有这种级别的展品,这是此行的遗憾之处。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遗憾之余,也有惊喜,意外的发现这种薄胎工艺其实并不是龙山文化时期才有的,其实从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薄胎工艺的彩陶现世,从照片中的陶罐口清晰可见薄如纸般的感觉。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博物馆中的介绍让我有些疑惑,说这两件物品是仰韶文化产物,又说是龙山文化的煅烧工艺。但是,这两件物品的年代是5100-4700年前,是仰韶文化时期无疑。

当然,还有其它文化因素的陶器。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大河村遗址中的大纹口文化因素的陶器。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大河村遗址中的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大河村遗址中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器,二里头文化被广泛认为是夏代文化遗址,从造型上可以明显看出异与前期的特点。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上图是大河村遗址中的商代时期的陶器,从造型上可以看出继承了二里头文化,也就是夏代的陶器风格。

陶器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这是耳饰。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这是陶铃。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这是纺织加工工具。

一个跨越3300年的远古声音-大河村遗址

这款迷你款的带盖鼎陶器,据分析应该是儿童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趣之处,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人文关怀还是不错的,那么大河村遗址应该是个富足的地方。大家认为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