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运河之花”开放在陶器上

据沧州发布:

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大运河如一条美丽的丝带备受众人瞩目。画家刘志甜和陶艺爱好者张府成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500余件作品将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运河之花”画中有“话”

市区新华桥西南角,紧邻运河堤顶路,一处老房子很不显眼,张府成的陶艺工作室便坐落于此。

透过门牌,或许有人觉得那儿仅是个体验陶艺的地方,张府成和刘志甜却在那里创作着一项“大工程”。

水泥地面,褐色墙壁,几件旧橱子,室内装修、摆设可谓“极简”。桌上几件精美的陶瓶看上去却与这风格有些不搭。这件上面,一位温婉的女子正在专注地弹琵琶。那件画面中,一对母女在兴高采烈地放纸鸢。乍一看,每件陶瓶图案的主角都是女性。再细瞧,娇小的桂花、淡雅的牡丹、妩媚的月季,每幅画中的花儿又不尽相同。

正端详着,创作者刘志甜走进来说:“这是新创作的‘运河之花’,弹奏琵琶的那件叫‘苏州之花’,放风筝的是‘河南之花’。我们将为大运河沿线的34个城市分别创作一套作品,以当地女性气质和市花为‘引子’,并将非遗文化、地标建筑、特色美食、民风民俗等融于一体,500余件‘运河之花’作品将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真是画里有‘话’。”记者恍然大悟。刘志甜拿起一件“苏州之花”接着说:“这件作品用的是景中有景的构图方式。两位绣娘坐在绣绷前穿针引线,绣的正是苏州的市花桂花。她们身后的格子窗外,亭台、花木、小桥、流水……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不正是浓缩版的苏州园林吗?每幅作品既要有视觉美,又要凸显当地独特文化,我们创作‘运河之花’,就是要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底蕴。”

换种方式讲述运河故事

今年41岁的刘志甜擅长绘画,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35岁的张府成,喜欢陶艺多年,是沧州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二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原先不相识。

2020年3月的一天,刘志甜应朋友之邀去张府成的工作室参观,俩人在切磋陶艺之余,聊到了运河边的童年往事。跟小伙伴去河沿儿兜风,站在河边望会儿水波都十分有趣,运河边一条条有故事的老巷……俩人越聊越投机。

时间长了,一直对运河往事念念不忘的张府成和刘志甜碰撞出新“火花”。随着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大运河如一条美丽丝带备受众人瞩目。从小听运河故事长大的他们,要把陶瓷与绘画结合,换种方式讲述运河故事。为此,他们四处请教文化学者、翻阅史料,最终,将作品主题定为“运河姑娘”。

刘志甜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运河姑娘的典型,她要用画笔将自己的运河记忆一点点在陶器上勾勒出来,这样的运河故事比文字更形象、更富感染力。

戴着头巾劳动的女子,怀中抱着猫咪的娴雅女孩……2021年11月份,张府成和刘志甜创作的200余件“运河姑娘”作品,在位于市区大运河畔的工作室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观,人们纷纷感慨:“通过这样的方式讲述沧州运河故事,形象、有创意!”

市民的参观热情激发了张府成和刘志甜新的创作灵感。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今年8月,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将在沧州拉开帷幕,他们借此机会在“沧州姑娘”作品的基础上,为中国大运河创作一幅陶瓷上的长卷,几经酝酿,“运河之花”创作有了眉目。

创作每一件作品都很“烧脑”。陶瓶拉坯、烧制是基本功,最难的是在上面绘画。每一幅画面的呈现,都经过数次的创意加工。为了让每件作品都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多维度地展现大运河的悠久历史、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刘志甜在工作之余研读了大量关于运河文化方面的书籍,每天创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成为常态。

以什么样的画面全面展现大运河畔的杭州?刘志甜这几天一直在琢磨。桂花是杭州市花,杭州女子精致、优雅、浪漫,西湖绸伞是国家级非遗,张小泉剪刀是400年老字号,西湖雷峰塔有1000多年历史,三潭印月有许多传说故事,这6个关键元素在刘志甜脑中不停闪回。突然,灵感来了!她拿起画笔在陶瓶上勾勒起来:满树飘香的桂花树下,撑着绸伞的优雅女子袅袅走来。清雅的桂花香也吸引了另一个女子,她将桂花插在闺房的梅瓶之中,女子身后的月亮门外,雷峰塔和三潭印月景色清幽……

运河花开展现城市名片

“创作往往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何你把工作室从北外环搬到市中心的运河边?”常常有人这么问张府成。

“人气高的地方,来体验的人才多。”张府成口上这么说,其实,他更想在传授陶艺制作之余,让更多人了解运河、走近运河。

前几天,在沧州实习的一对情侣到张府成的工作室体验陶艺。得知女孩是杭州人后,张府成带她参观了“运河之花”的几件作品。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水波潋滟的西湖,小巧玲珑的杭州绸伞,女孩被“杭州之花”的画面所惊艳:“没想到一个瓷瓶能将杭州的文化底蕴完美地呈现出来。以前只了解杭州运河,这下涨知识了,瓷瓶上的运河故事太生动了!”

张府成介绍说,大运河沿线的每个城市都有许多文化名片,很难将其在瓷瓶上逐一表现出来。为了让每个城市的运河故事更丰满,在器型种类选择、陶塑制作及城市元素拓展等多个方面都要深入挖掘,这意味着工作量又加大了。距离省园林博览会的举办越来越近,他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

最近,刘志甜正在酝酿“沧州之花”。沧州的市花是月季,杂技、武术两张文化名片不可或缺,市区运河畔的“三大楼”(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必须得有,如何将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刘志甜说,创作每一件作品,都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沧州大运河已成为中国运河沿线的一颗耀眼珍珠,他们要精心打磨作品,让“运河之花”绽放于大运河畔。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祁 洁 通讯员 王 辉

摄 影:陈 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