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耿志强

内容提要:张家场古城址是宁夏乃至河套地区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一处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调查发现秦汉时期大量建筑构件,以及陶器、铜器等众多遗物,说明这里曾经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镇。

关键词:张家场古城 秦汉

一 张家场古城址的位置与现状

张家场古城址位于宁夏盐池县城西北 17 公里的花马池镇张家场村西。东距盐鄂公路(盐池至鄂托前旗)0.5 公里,南距杨家圈 1.5 公里,西南距明长城二道边 3 公里,东北至北大池盐湖约 6公里(图一)。地处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西南缘。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 1200、南北宽约 800 米,总面积为 960000 平方米(图二)。城墙为黄土夯筑,残存高度为 1-6 米,基宽 8 米,夯层厚 0.15-0.20 米。城内有东、西向街道遗迹,已发现东向城门,城的中部有建筑遗迹,面积约 250 平方米。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二 张家场古城址出土遗物

该遗址采集和征集的遗物主要是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具。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还有一定数量的封泥。

(一)陶 器

遗址发现的陶器以建筑材料为主。

建筑材料种类有砖、瓦(板瓦、筒瓦)、瓦当等,部分砖上有文字。地表多见瓦片(图三、四),纹饰有绳纹、压印菱形方格纹、压印圈点纹、粗绳纹及抹光带纹、压印方格纹、压印方格纹及布纹和刻划纹等(图五至图一一)。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板瓦 瓦面多饰绳纹。标本,瓦面饰竖绳纹和斜绳纹,有刮削痕迹,内面饰布纹。长 53、宽 36-38 厘米(图一二)。

筒瓦 瓦面多饰竖绳纹。标本,长 42、厚 1.6 厘米(图一三)。

瓦当 均为卷云纹圆瓦当。标本一,完整,后接筒瓦,当面径 15.5、边轮宽 1.2、当厚 3.2 厘米,瓦长 44、厚 1.8 厘米(图一四)。标本二,当面外缘饰斜线纹,径 15、边轮宽 1.1、厚 3 厘米(图一五)。标本三,残,当面径 14.5、边轮宽 1、厚 2.8 厘米(图一六)。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砖 多残,种类有方砖(图一七)、楔形砖、子母砖等。铭文砖发现 2 块,一块完整,方形,边长 19.5、厚 4.5 厘米,正面有阳文“大富昌子宜孙乐未央”9 字(图一八);另一块残,残存文字为“大富”(图一九)。

壶 2 件。为仅见之陶容器。形制相同。敞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 ;上腹部有两耳,中有穿孔 ;假圈足,底内凹。口径 8.2、腹最大径 16、底径 10.2、高 23.4厘米(图二O)。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二)铜 器

铜器种类较多,器形均较小。

刷柄 1 件。鎏金,细长柄,后端扁平。长 11.8 厘米(图二一)。

量 2 件。形制基本相同。敞口,平底,长条形柄,柄端为环形。一件长 12.5、口径 4、底径 2.2、高 3.9 厘米。另一件长 8.6、口径 2.8、底径 2、高 1.7 厘米(图二二)。

勺 2 件。勺身为圆形,长柄。一件柄端圆弧,长 31.5、勺径 10.6、深 3 厘米(图二三)。另一件柄端有铺首衔环,长 16.5、勺径 6.7、深 2.6 厘米(图二四)。

瓢 1 件。平口。长 8.5、深 2.4 厘米(图二五)。

齿轮 2 件。形制相近,呈圆柱状。一件 45 齿,直径 16、高 9.5 厘米,轮孔径 0.4、

齿距 0.1 厘米。另一件 25 齿,直径 16、厚10 厘米,轮孔径 0.6、齿距 0.15 厘米(图二六)。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斧 1 件。刃较宽,长方形銎,近銎部有方形孔。长 5.2、刃宽 5.8 厘米,銎长 3、宽 1 厘米(图二七)。

斤 1 件。双面刃,中部和近銎部有凸棱,其间有一桥形钮。长 10.2、宽 4 厘米, 銎长 3.4、宽 1.4 厘米(图二八)。

刀 2 件。形制相近,扁条形直柄,背稍弯,刃微凹,柄端有圆孔。长分别为 10.5、9 厘米(图二九)。

削 2 件。均为环首。一件弧背,凹刃,长 11.5 厘米(图三O)。另一件直背,长 9厘米(图三一)。

锥 3 件。形制不一,长分别为 4.6、4.8、6 厘米(图三二)。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环 3 件。一件鎏金,环面呈索状,内径 3.3 厘米(图三三上)。两件形制接近,其中一件环面较宽,内径 3.7 厘米(图三三下右);另一件内径 3.8 厘米(图三三下左)。

盖弓帽 15 件。可分两型。

A 型:10 件。呈管状,顶部为球形,侧钩近顶部。长 4.6、顶径 0.6 厘米(图三四上)。

B 型 :5 件。顶部为四瓣花形,侧钩近中部,顶、钩间有一周突箍。长 3.9、顶径1.6 厘米(图三四下)。

軎 2 件。形制基本相同。器身有二周突棱。高 2.5 厘米(图三五)。

当卢 1 件。镂空,背面有两个桥形钮。高 10 厘米(图三六)。

衔 1 件。作两节式。长 7.5 厘米(图三七)。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镳 1 件。呈棒状,中部有两孔。长 8.9 厘米(图三八下)。

“U”形器 1 件。鎏金。长 9.2 厘米(图三八上)。

泡钉 8 件。形制相同。圆形,素面,部分有鎏金。直径 3、铆钉长 2.5 厘米(图三九)。

泡饰 1 件。圆形,泡面有两个桥形钮。直径 6 厘米(图四O)。

铃 7 件。钮为半环形,腔内有环以系舌。大多素面(图四二),有的铃身中部饰菱形纹和乳钉纹(图四一)。高 4-6.6 厘米。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柿蒂形饰 4 件。形制相同。中有一孔。径 9 厘米(图四三)。

牌饰 1 件。呈“ ”形,背面有一钮。长 7.3 厘米(图四四)。

扣饰 1 件。钮近梯形,已残;扣体为圆环形,饰“S”形纹;扣舌较小。扣体外径 6、内径 1.6 厘米(图四五)。

带钩 9 件。可分五型。

A 型 :3 件。形制相近。钩体为琵琶形,素面。长 4.5-7 厘米(图四六)。

B 型 :1 件。钩体一端作马蹄形,钩面有阴线纹。长 6.8 厘米(图四七)。

C 型 :1 件。钩体为曲棒形,有错银的花纹。长 18 厘米(图四八)。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D 型 :3 件。形制相近,大小不一。钩体鎏金,为琵琶形,较 A 型宽扁 ;钩面有三个纵向凹面。长 5.7-11.4 厘米(图四九)。

E 型 :1 件。琵琶形,钩体纹饰繁缛。长 8.7 厘米(图五O)。

碗 1件。敞口,平底。口径 10、底径 4.4、高 2.8 厘米(图五一)。

铺首 3 件。均残,鎏金,兽面形制各不相同。宽 4.5-5.4、高 3.8-4.7 厘米(图五二)。

镞 数百枚。形制不一( 图五三至五五)。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三)铁 器

铁器主要有生活用具、工具和兵器等。

釜 1件。敛口,深腹,平底,腹部有一周突棱。口径30、腹最大径39、底径16.2、高24 厘米(图五六)。

杵(?) 1 件。中 部 有 圆 孔,内残存有朽木。上径 12.8、底径 8.8、孔径 3.2、高 8 厘米(图五七)。

铲 1 件。锈蚀严重。长 15、刃宽 12.5、 銎宽 5 厘米(图五八)。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臿口 1 件。长 6、 銎宽 13.8、刃宽 14.8 厘米(图五九)。

斤 1 件。长 10.4、 銎 长 8、宽 1.8、刃部残宽 7 厘米(图六O)。

犁 2 件。形制基本相同。一件长 36、銎宽 28.5 厘米(图六一)。另一件长32、銎宽 26厘米(图六二)。

兽形镇 2 件。锈蚀严重。形制相同。呈卧虎形,平底。高 4.6、底径 7 厘米(图六三)。

灯 2 件。一件为带柄圆盘形,平底,底部有三足。盘径 8.8、底径 7.8、 高 2、 柄 长 3.5 厘 米( 图六七)。另一件为豆形,灯盘较浅,盘心有一圆柱体。盘径 10.6、高 9.2厘米(图六五)。

剑 3 件。2 件为铜格,其中一件残断,锈蚀严重,残长 23.6(图六六);另一件完整,长 67 厘米(图六八)。1 件无格,残长 87 厘米(图六七)。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带钩 2 件。一件钩体为长方牌形,长 17 厘米(图六九)。另一件锈蚀严重,残长15 厘米(图七O)。

铃 1 件。桥形钮,铃内有小圆柱形长舌,表面有凸棱纹和乳钉纹。高 12 厘米(图七一)。

人骑马饰 1 件。锈蚀严重。作人骑马状,马足残,马腹中空。长 7.5、高 7.2厘米(图七二)。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四)骨 器

骨器多为生活用具,此外还有印章、仿制币等特殊用器。

带钩 1 件。钩体为曲棒形,尾残。长 15.5 厘米(图七三)。

簪 1 件。首部似变形鸟头。长 23 厘米(图七四)。

管 2 件。均残,或原为一件。纹饰为阴刻的几何纹和圆点纹。长分别为 12、11.2 厘米(图七五)。

挠 1 件。弧背,环形钮,5 齿。长 4.4、宽 5.8 厘米(图七六)。

梳 3 件。2 件弧背,整体呈马蹄形,上有圆孔。一为 5 齿,长 4.5、宽 5.9 厘米(图七八);一为 8 齿,略残,长 4、宽 5.5 厘米(图七七)。1 件为长方形,10 齿,长 9.5、宽 1.9厘米(图七九)。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刷 1 件。刷毛己脱落,刷体存圆孔三排 39 个。长 16.4 厘米(图八O)。

尺 1件。尺身有红色彩绘痕迹 , 两侧有刻度线。残长11.5、宽 1.8 厘米(图八一) 。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璏 1 件。呈长方体,中空,表面有 6 道凹槽。长 7、宽 2.3 厘米(图八二)。

鱼形饰 1 件。器身有两个穿孔。长 10.4 厘米(图八三)。

鸟首刻花器 1 件。残断,上有阴刻的“×”纹、圆点纹和线条。残长 5.5 厘米(图八四)。

羊形饰 1 件。器形伏卧之羊,底平,器身有穿孔。长 5.7、高 5.5 厘米(图八五)。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王何”印 1 枚。方形,龟形钮,印面阴刻篆文“王何”二字。印面边长 1、通高 1.2 厘米(图八七、八八)。

“宜子孙”印 1 件。近椭圆形,印面阴刻篆文“宜子孙”3 字,长 3.5、宽 1.4厘米(图八六)。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仿制币 4 枚。“半两”、“五铢”、“货泉”和“货布”各一枚,除货布外均为圆形方穿。“半两”,直径 2.1、穿宽 0.8 厘米,重 2.3 克(图八九)。“五铢”,直径 2.6、穿宽 1.1、厚 0.3厘米,重 2.45 克(图九O)。“货泉”,直径 2、穿宽 1、厚 0.28 厘米,重 2.54 克(图九一)。“货布”,铲形,长 5.8、首宽 1.8、肩宽 2.1、足宽 2.3、厚 3.2 厘米,重 6 克(图九二)。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五)封 泥

5 件。均为泥质,质地坚硬。“承烈令印”封泥呈红褐色,其余则为黄褐色。扁体方形或略圆,背面有缄绳印迹。字体为阳文篆体。分述如下:

“膚施丞印”封泥 方形,第二字较模糊。边长 2.5 厘米(图九三)。

“龟兹丞印”封泥 方形,较规整,印文清晰。边长 2.2 厘米(图九四)。

“龟兹令印”封泥 大致呈圆形,已残。直径约 2.25 厘米(图九六)。

“邑丞□”封泥 呈不规则长方形,上缘有 13 道阳线纹。上边长 3.8、下边长1.9、残宽 2.1 厘米(图九五)。

“承烈令印”封泥 呈长方形,略残,长 3.5、宽 2.8 厘米(图九七)。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六)其 他

钱范 1 件。为“契刀五百”母范,己残,存 6 钱。残长 11、宽 15.5、厚 1.8厘米(图九八)。

串珠 30 余枚。材质有绿松石、骨、玛瑙等,形状不一(图九九)。

盐池张家场古城址调查

三 结 语

张家场古城出土的遗物,时代明确者基本都属于两汉时期,这与城址的繁荣期是一致的。

关于张家场古城址的性质,学术界众说纷纭。许成先生明确提出张家场古城是秦汉时期的昫衍县古城 [1]。陈永忠先生则认为昫衍之地大致在今甘肃环县、陕西定边和宁夏同心、盐池一带 [2]。张家场古城是目前地处河套地区的一座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说明它当时是一座人口聚集、贸易繁荣的城镇。在古城址南、北、西三面,己发现数百座汉代墓葬,1984 年 [3] 和 2009 年的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 13 座,形制有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砖石墓、火烧墓、木椁墓等 ;多为双人葬,个别为单人葬 ;方向多朝东、朝北 ;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铁器、骨器、钱币等。墓葬出土文物与张家场古城采集和征集文物有一定的一致性。从张家场古城址的规模和出土的遗物推断,该城兴盛于汉代,应属于县一级城市的建制,但是否西汉设置的昫衍县或更高一级郡的建制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注释 :

[1] 许成 :《昫衍县故址考》,《宁夏考古史地研究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年。

[2] 陈永忠 :《昫衍、盐州、花马池考》,《盐州纪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年。

[3]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宁夏盐池县张家场汉墓》、《文物》1988 年第 5 期。

本文出自《考古学报》2013年第4期,7-26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