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儿子是来报恩的,他怎么可能写作业?

01

作为被70后、80后父母

养大的95后、00后们,

或都感受过“学习至上”的沉重压力。

上不完的补习班、兴趣班,

周末连轴转,过得比工作日还忙。

很多孩子都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学习好的才是好孩子,

学习不好就一无是处。

学习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不过现在,

好像越来越不流行“虎妈狼爸”那套了。

当90后们成为父母,

事情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他们都开始给自家娃预约

“环卫工”编制啦!

有网友po出自家孩子写作业的视频,

“欣慰”表示:

我儿子绝对是来报恩的,他怎么能写作业呢?

万一学会了怎么办?

他怎么可能撇下我独自去上海,去北京读大学呢?

他必须得留在我身边。

毕竟家乡的大街还得有人扫,家乡的西北风喝起来才不会水土不服啊!

02

看到这个妈妈给自己娃

制定的未来职业规划,

评论区的爸妈坐不住了。

以后让你儿子把路边台阶扫干净点,

那是我儿子的床!

能遇到我女儿就带着一起扫吧,

有个伴。

麻烦你儿子以后扫街的时候注意点,

别打翻我儿子放在路边的碗。

上面那位,你儿子的碗

麻烦离我儿子的脚远一点,

不好翻身。

你儿子扫好后,

记得联系我儿子,

我儿子还得去洒水呢!

上面那个洒水的,

麻烦洒的时候看到我儿子喷猛点,

让他顺便洗个澡。

别扫太干净了,

我怕我儿子捡不到好垃圾。

(这位家长,现在垃圾都分类了,

还得另谋出路才好啊~)

跟你儿子说一声,

扫大街的时候,

别把我儿子的纸壳子扫走了,

那是他的铺盖。

上面那位家长,能不能行行好,

别让你儿子盖纸壳了,

我儿子还指望卖纸壳讨馒头。

看到我儿子的时候

垃圾不要倒那么快,

我怕他饿着了……

别扫太干净,

留点土,要不我儿子没饭吃了。

你们孩子都这么聪明能干活,

我怕我儿子蠢得不会端碗。

早上扫的时候小声一点,

我闺女在底下的桥洞睡觉呢。

看来这个行业未来不缺人的,

同行还有点多。

我家孩子的竞争压力

又大了一些啊!

别把我儿子的一块钱扫走了,

要不就没钱吃饭了,

一天可就指着那一顿了!

我儿子学习写字不咋地,

但人家有理想啊,

准备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都送养老院里。

人家要开公司

怕我们影响人家发挥!

你的娃扫大街,我的娃睡大街,

我们的娃都有光明的未来!

03

这些黑自家孩子不手软的爸妈们,

一定有过辅导孩子做功课的丰富经历。

不过,仔细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

为啥学习不好就是“来报恩的”呢?

这其实跟一部剧有关。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人世间》中,

周家有三个孩子:

大儿子才华横溢,

在机关单位风生水起;

二女儿是大学教授,

常年旅居法国;

小儿子,从小就不聪明,

成年后做了小工人,

后来开了面食店。

三个子女,

谁有出息谁没出息一目了然。

但最后,留在老两口身边的,

却只有这个愚钝不开窍的老幺。

虽然不如哥哥姐姐让父母有面子,

却能在父母有事时忙前忙后,

让父母晚年感到慰藉。

有网友说,

这个剧情印证了一件事:

孩子不聪明、没出息不一定是坏事,

甚至还有可能是父母的福报。

因为聪明、优秀的孩子

是给社会、国家培养的,

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

飞出去,可能就再也收不回来。

但平凡、普通的孩子是给自己养的,

他们注定飞不远,最后留在父母身边。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

这个观点把“事业有成”和“孝顺”

放在了对立面,有失偏颇。

一方面,

小看了父母对子女爱意之深沉。

虽然人们常说“养儿防老”,

但大部分父母都愿意倾己之力

托举子女,

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看到更高的风景。

所谓“为了自己不希望孩子太过优秀”

显然不成立。

另一方面,

“事业有成”和“奉养父母”不是对立面。

“学业/事业有成”并不是“优秀”

唯一的评判维度。

调侃“成绩差的孩子是来报恩”的父母

可能并没有这样迫切的“功利心”,

他们只是接纳孩子的平凡。

04

有人说,

佛系人生有三个阶段:

接受父母的平庸,

接受自己的平庸,

接受孩子的平庸。

年轻父母们的豁达之处正是在于,

不再将成绩好坏、天赋高低

作为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学会接受孩子的资质平平,

懂得欣赏他们另类的闪光点,

也学会了无伤大雅的自黑自嘲。

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

即使你不聪明,

也有资格得到父母毫无保留的爱。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