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县 龙潭杨氏家族与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

龙潭杨氏家族与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

作者:杨婉姝

咸林中学,这个光辉的名字从我童年记事起就耳熟能详。咸林中学,这所陕东学府在我少年的心目当中,就堆砌起一座神圣的殿堂——亲近而高远。

华县 龙潭杨氏家族与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

早期的咸中东门

从大伯松轩先生办学始,杨氏子弟及亲友即带头入“新式学堂”,“洗私塾旧规”,接受新式教育,女子不缠足,与男子同等受教育。子弟学成后走向社会,服务国家。有的在高校深造,有的从国外留学归来,又在咸中任教。终生献身教育。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在西安三伯父(杨叔吉,系杨松轩三弟)的家里,我经常听到大人们谈起许多咸林中学的轶闻趣事。童年不谙世事的我,对大人们的谈话、议事的内容,似懂非懂,但却记住了许多人的名字。平时,在开通巷69号(三伯父叔吉先生在西安的住宅,这座宅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的半个世纪里曾是杨氏亲属在西安相聚的地方),也能与某某不期而遇。他(她)们是我应该称为哥哥、姐姐、表姐、姐夫的同辈人。在寒暑假见面的机会要多一些。他(她)们是由外埠归来,专程看望三伯父、三伯母的,有的是由咸中来省城公差途经,有的是假期小憩而来······总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西安开通巷69号,真可谓是一个招待所或接待站。在这个亲情浓浓的家族小社会里,谈论咸中的事情,是重要的话题之一。大家谈学问,谈做人,谈社会见闻,自勉又互励,相互感染。有时,这些哥哥姐姐们也摸摸我们几个小弟妹的头,说几句鼓励的话。也是在开通巷69号,我第一次见到了钟健大哥的夫人一王国祯大嫂,当时她在咸中任教。

1956年,我由少华中学初中毕业,被保送到咸林中学。当年在家庭经济极其拮据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读高中,也出于我对咸林中学的至深情结。我儿时仰慕的陕东学府,今天可以和她零距离接近了。我终于进入我心目中的圣殿修炼。

暑假有一天,我正准备到地里上工去。猛然抬头看到大伯母(松轩先生夫人)拄着拐仗来了。我连忙迎上去叫到:“老妈,你咋来了?有事你叫一声,我就到南巷(大伯母的家在南巷,我家在北巷)去办。”伯母说:“我是夜里(昨天)听你钟华哥说你保送到咸中了。”说着,她伸手从大襟衫子的衣袋里掏出一块钱塞到我手里:“娃呀,你老大那时办学把难作扎了,一月四十都看不见他身影。有时,几个月回不了一次家······”说着她的神情有点怅然,“我算了一下,咱们杨家女子里面,你是第一个上咸中,要好好念书!”此情此景,让我实在无法辞谢这一块钱。今天忆起这五十年前的一幕,似在昨天,又恍若隔世。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由青少年进入了老年。对往事的回忆犹如打开了一坛陈年老窑醇香而甘美的酒,沁人心脾。

时光的年轮又前进了五十年。今天,我辈有幸逢此百年校庆,不胜欣慰。数月来,我细细搜寻旧日的记忆,与杨氏亲属恳谈亲人们的往事;拜访他(她)们同期在咸中耕耘过的学者;查阅文献记载……一个个人物浮现出来。尽管斯人已远逝,但虽远犹近。

华县 龙潭杨氏家族与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

咸中百年校庆主会场

每查到一个名字,都使我心动。感谢文字记录下了历史。尤其当我从文献中看到三伯父杨叔吉,四伯父杨鹤瑞的名字时,使我惊愕了。第一次知道除大伯父松轩先生创办咸林中学之外,他们也曾为咸林中学做过许多益事,而今也才知杨家还有许多人为咸中默默地做贡献。比如,三伯父于1922年8月被任为学校驻省代表,专门接洽领取催要省上的补助款。

在距大伯父松轩先生辞世近十年之后,1937年的8月、9月,三伯父、四伯父出任咸林中学的董事、责任会员等职。回顾历史,二位伯父当时都在省城供职,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虽都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三伯父时任第十八陆军医院院长,正忙于组织救护抗日前线的伤病员。1938年元月,三百余名伤病员为三伯父送了一块“医国医人”的匾额。由此可见他为战地忙碌之一斑),但还顾及咸林中学的事情。我先是愕然,继则释然:这是杨氏家族对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更是在抗日的战火连天之际,急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使然。

华县 龙潭杨氏家族与咸林中学的不解情缘

1928年11月,杨松轩(中)、杨叔吉(右)、杨钟健(左)在华县故居

我继续翻阅那些已经微微泛黄的史册,熟悉的名字一个接一个浮现在我面前。我仿佛又见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开通巷见过的哥哥、姐姐、姐夫们,为咸中经费、师资、教学乃至发展而忙碌奔波的身影。杨钟健,松轩先生的长子,是先生办学最得力的助手,在咸中的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及教员选聘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国祯,钟健夫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1944年应咸中之聘到校上课;杨芝英,先生长女,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曾在咸中任教,后任少华女中(今少华中学)校长;杨芝芬,先生次女,193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咸中任教至1955年;

杨钟华,先生次子,西北农学院毕业后到咸中任教,兼任园艺部主任,直到1959年离开咸中。还有松轩先生的女婿关中哲、徐锡龄、外甥女段瑞芳等他们都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为咸中的发展默默奉献。

纵观先生在咸林中学执教的子女亲属,全都是大学毕业或留洋的学历,他们学成后不谋高位,不留恋大都市的文明,而是一路风雨兼程,直奔咸中任教。数十年来,辛勤耕耘,在咸中育才成林。后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他们又能服从组织调配,赴高校任教。这反映了他们的知识与才华。他们当初到咸中任教,是遵父辈教诲,他们后到高校任教,是服从国家需要,这一切,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令人钦佩,肃然起敬。

二00七年五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杨婉妹,生于1937年,华县龙潭堡(在今莲花寺镇)人,咸林中学高五九级学生,原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县政协七届特邀委员。

图文来源:《咸林中学校史》

原文作者:杨婉妹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