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国与郑桓公,郑家人快来了解一下郑家的历史吧!

郑国与郑桓公,郑家人快来了解一下郑家的历史吧!
郑国与郑桓公,郑家人快来了解一下郑家的历史吧!

西周时,今华县境内除上文提到的彤国外,还曾有一个诸侯国,它在历史上比彤国影响大得多,这就是晚于彤国出现的郑国。

彤国存续期间,今华县西南部属彤国,而其他部分属王畿之地,即由西周王室直接管理。在郑国建立前,此地就称“郑”或“南郑”。“郑”的本意,据东汉时的训诂书《释名》的解释,为“郑,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辞海》释“町町”为“平坦貌”。今华县北部一带正位于渭河之南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坦荡无垠,这就是它在当时称为“郑”的原因。古代史书《竹书纪年》,记周穆王元年(前976)“筑祗宫于南郑”。东晋的著名文人郭璞注南郑为“今京兆郑县也。”而东晋时的京兆郑县即今华县。《辞源》更明确指出,南郑“故城在今陕西华县北”。当代历史学家武伯纶说,“西周始终以丰镐为都,……中间穆王曾居郑(今华县),……但时间不长。”郑氏宗亲点击进入郑氏全球群。可见郑地于周穆王时曾一度为西周之都。到了周懿王元年(前899),在郑地出现了一件奇特之事,被记入史册,即《竹书纪年》所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就是郑地一天日出两次。20世纪80年代,有中外天文学家研究后指出,这是破晓时分发生日全食的现象。经电脑计算,显示这次日全食发生于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48分。所谓一天日出两次,其实是日出后不久,因月球遮住太阳而造成日全食,天色变暗,等日食过去,天好象再次日出。这次罕见的天文纪录,是当代天文学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郑地又发生一件大事,即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先秦时期著名的诸侯国郑国于此年创建。郑国开国国君名“友”,又称多友,或称多父,或称桓友,是周厉王少子,周宣王之弟(有说是母弟,有说是庶弟)。他死后的谥号为“桓公”,故历史上称其为“郑桓公”。郑桓公生年不详,不过他既是周厉王少子,周厉王死于公元前828年,因此郑桓公的出生不会迟于公元前827年。郑桓公去世于公元前771年,因而他享年应超过56岁。郑桓公早年事迹,在古代史籍中不见记载。1980年11月,在陕西长安县出土了一件铜鼎,上有铭文,考古界称为“多友鼎”。

郑国与郑桓公,郑家人快来了解一下郑家的历史吧!

郑桓公受封建郑国后,居棫林,即都城在棫林,棫林后又改称咸林,位置在今县境东北,大体方位约在今毕家乡与下庙镇相交毗邻之处。后不知何故,又将都城迁至“拾”地,今毕家乡仍有拾村,可能即为此地,如果此判断不误,这可能是华县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名了。

郑桓公建郑国后,治国有方,深得郑国百姓爱戴。至周宣王死,周幽王即位后的周幽王八年(前774),郑桓公被任命为周朝的王室司徒。司徒是王室六卿之一,郑氏宗亲点击进入郑氏全球群。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郑桓公在司徒任上,对周民和协安抚,赢得周民的欢心。据说《诗经》中的《缁衣》,即为歌颂郑桓公而作。但周幽王宠爱褒后,昏庸腐败,以至天下动荡不安。郑桓公看出西周王朝前途不保,便思退路,遂问计于太史伯。太史伯又称史伯,名颖,为周幽王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编写史书,兼管祭祀等事。太史伯劝郑桓公将郑国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以东,黄河、济河之南地区。郑桓公听从太史伯的建议,在请示了周幽王以后,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在商人的协助下,将家属、部族和财产寄存到洛邑以东的东虢国(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南)之间,这两国献出十邑供郑民居住,这一行动为以后迁国打下基础。郑桓公的东迁准备,借助了商人的力量,他与商人订有盟誓:我不强买你的,你也不要背叛我。在中国历史上,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已出现了不属于官府的商人,另一方面,从商人能与郑桓公“分庭抗礼”看,商人的地位已经不小。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西北部族犬戎攻破西周,将周幽王杀死于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之下,郑桓公也同时同地遇难。郑国人立郑桓公之子为国君,即郑武公。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等护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从镐京(今西安西)迁到洛邑,建立了东周。郑武公也于周平王二年(前769)灭掉郐国,郑国也随之全部东迁,离开了曾立国37年的古郑,即今陕西华县一带。

郑国东迁后,今华县一带的百姓,一部分随之东迁,部分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为避“犬戎之乱”,越过秦岭,南逃到今陕西汉中市,因在原郑国之南,故称之为“南郑”。东迁以后的郑国故地,人称“古郑”或“旧郑”,因在新郑国之西,又称为西郑。

东迁后的郑国,为春秋时的强国之一,以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其遗族以国名为氏,这就是“郑”姓的来历,郑国的开国国君郑桓公也因此成为天下郑氏的共同始祖,而华县则成为天下郑氏的发源地。

郑桓公殉难后,就葬于郑国故地,墓址在今华县城西关螺钉厂院内。墓旁曾建有郑桓公祠,清末已圮。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今陕西省人民政府前身)将郑桓公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郑桓公墓得到很好的保护,常有海内外郑氏宗亲来此拜谒其始祖。

“水源木本,数典不忘,组团结队,同履荥阳,瞻仰祖德,无限荣光,崇功报本,敬献清觞,伏冀灵爽,来格来当,佑我宗族,俾炽而昌......

跪在始祖像前,心潮腾涌,不远万里来到祖先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这大美的荥阳,摸一摸那屹立千年的老城墙。他们心虔志诚,在这燃香一拜中传递千年的信仰,这是心的洗礼,也是心的归宿。他们感激不尽,这是经过了多少的艰苦磨难,才有了如今这座可供世界郑氏子孙祭拜的恢弘大殿,来承载千万郑氏儿女的心愿。

郑国与郑桓公,郑家人快来了解一下郑家的历史吧!

世界郑氏拜祖大典是全球郑氏子孙的盛事。11月11日,河南荥阳世界郑氏始祖殿举行了丁酉年世界郑氏拜祖大典,现场一千多人共颂拜祖文,是郑氏一族对祖宗的怀念,追思先祖遗迹,恭颂先祖美德,达到激励现在郑氏子孙的作用!

作为郑氏子孙的一员,要承先祖之志,传先祖之德,扬先祖之风,为当今郑氏家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结世界郑氏宗亲,凝聚天下郑氏力量!

铭记郑氏祖恩,弘扬郑氏祖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