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跟上初三的小侄子视频,家长里短地聊了许久,越聊越觉着这孩子着实有些“丧”。

问他有没有信心考上重点高中?他答:“考上和考不上差距不大,反正淘汰率在那呢,总有人会考不上,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我竟无言以对……

问他复习的咋样了?他答:都“双减了”,我们现在学习全凭自觉,反正初中那点东西多看几遍就会了。这……就这……?多看几遍就会了?搞得像我不知道他的成绩似的……

反正你只要一跟他讲道理,他总能有一百个理由告诉你:“奋斗啥?躺平也挺好的!”。我有时候都在想:是不是现在考试不公布成绩、考完不排名,导致孩子经历的竞争太少了,这才一遇到竞争他就习惯性躺平?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观察了一下发现小侄子不是个例,身边差不多大的孩子好像还都挺“丧”的。他们普遍的特点是,一段时间会“诈尸式”努力一下,稍微遇到点困难就立马就地躺平,嘴里还嚷嚷着:“何必执着于那个虚无的结果!”

有时候真怕:一不小心这帮孩子都四大皆空了。

为啥孩子越减压反而越悲观呢?

最近在看《教出乐观的孩子》,发现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提到的两个概念,恰好能解释这个现象。

马丁·塞利格曼将人对现状的感受分成了:“感觉满意”和“表现满意”两种状态。它们的差距在于:

“感觉满意”是指自己的价值、欲望、以及权利获得肯定后的一种感受状态。高兴、满足、自豪等都是这种状态。

“表现满意”则是对自己拥有某种“能力”的肯定。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这么解释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区分一下。比如,以孩子考试失利为前提。

追求“感觉满意”的家长会说:“你很聪明,只是马虎了”。孩子听了不仅高兴,还觉着自己挺聪明的,就是有些马虎而已。

而追求“表现满意”的家长则是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不会盲目安慰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到底是哪里丢分了,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从而帮助孩子巩固知识,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能力提升了,下次考试孩子必然会取得好成绩,孩子也会高兴。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总的来说,“感觉满意”看似是在鼓励孩子,实则是在剥夺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机会,时间一长就会慢慢变得力不从心。反观“表现满意”则是以实际行动为孩子赋能,通过提升能力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乐观,这种乐观会随着时间而沉淀,孩子也会越来越有斗志。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感觉满意”而忽略了“表现满意”,就会看似快乐,实则丧失竞争力。

这就能回答“为何减负、不排名,反而让孩子变得悲观”的原因了。不排名、不告诉成绩看似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实则只是让孩子“感觉满意”,但对真正能提升能力的“表现满意”却没有帮助。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遇事不慌、积极乐观呢?

首先,教会孩子“乐观ABC"法则

认知心理学有个“ABC法则”: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比如没考好。

B(beliefs)是对此事的看法与解释。

C(consequences)代表没考好后的感受与行为。

心理学认为:一件不好的是发生了,不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想法B才是造成感受和行为的关键。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还以孩子没考好这件事为例,如果看法B是:我很聪明,不过是马虎了。那么下次考试孩子顶多会读题仔细点,验算仔细点,但不会去查到底哪个知识点没掌握。而相反如果看法B是:成绩差说明我还有一些知识点没掌握,需要巩固一下,那孩子必然会先去看丢分的知识点。

两种不同的看法,带来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拥有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观。所以,想要孩子乐观,就先教会孩子ABC法则,告诉他们三个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教会孩子“成长型思维”

有些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往后退。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还是学不好,可能我真的就不适合学习。

但有些孩子却恰好相反,他们坚信:挫折只是暂时的,它之所以被称为挫折,只是由于还没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前者我们称为“固定思维”,后者则被称为“成长型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动,固定思维的孩子很容易否定自己,而成长思维的孩子则更注重过程,看重能力的提升。

生活中,成长型思维要从小培养。比如,平时多夸孩子努力的具体事件,而不仅仅说你真聪明。你可以说,你这次考前一周就开始复习,每天多了1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怪不得考这么好。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还能知道下次具体要往哪努力。

最后,教孩子学会反驳

教会孩子反驳,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杠精”。而是教孩子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指责,如果不表达立场,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悲观。

“双减”之后,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看似快乐实则悲观呢?

比如:孩子和最好的朋友吵了一架,朋友指责他是自私鬼,孩子心情低落。我们该怎么帮他反驳呢?

试试这样说:你俩一定没这样吵过架吧?我知道吵架的滋味不好受,但我想你现在已经没那么生气了吧?你气的点是说你自私!但我并不认为你自私,但你猜他为啥说你自私呢?有没有可能,你俩都在气头上,他气急败坏才冲口而出的?

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从此一刀两断,但多年的友情你们舍得吗?最好的结果呢,是他来给你道歉。不过这两种情况可能性都比较小,你们都在生气,谁都不想先服软,要不就趁机冷静一段时间,过些时候再主动找他谈谈?

这样说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总的来说反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搜集证据:当初先悲观想法时,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作出选择:完成上一步后,再问问自己,这件事别人怎么看?还能有其他办法吗?

化解灾难:想想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分析一下各自的走势。

投入精力:将精力投入最可能变好的情况。

所以,你看培养你要给积极乐观的孩子还是有很多小技巧的,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对你能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收藏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