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到这三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不烦恼

做到这三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不烦恼

网图侵删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开学2周以来,朋友圈每天都要上演的“大戏”。

孩子在书桌前屁股刚刚挨着凳子,要么要喝水,要么吃零食,要么上厕所。

家长必须搬个小板凳坐旁边镇场子。

前面一系列操作完成,开始写了,小动作不停,抠抠手、咬咬指甲、扭抠抠抠、伸伸腿。

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却要2个半小时。

家长提醒一遍两遍不听时,就开始发火,沟通基本靠吼。光生气是没用的,越吼越慢。

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去学习,找办法改变现状。

其实只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孩子没烦恼,妈妈不暴躁,来进入养成好习惯的秘密通道吧。

做到这三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不烦恼

01

人在学习工作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逼,一种是自愿。很多孩子做作业磨蹭是没是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主动去做事情。

家长陪孩子做好时间规划,为孩子找到找提升专注力、提高效率的办法。然后温柔而坚定地去执行规划。

拿课后作业来举例吧,我们可以这样做:

先弄清楚作业量,例如:老师今天布置了语数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分解目标,化成小模块,

语文30分钟,休息5分钟;

数学20分钟,再休息5分钟;

英语30分钟;再休息5分钟;

3.定好规矩:遇到不会的题,先放一边,全写完了再和错题一起讨论;

喝水、吃零食、或上厕所;要放在每做完一个小模块,中间休息5分钟时。

4.每当做完一小块内容时,家长给予正向评价,强化鼓励;

5.完成当天作业,剩下的就是自由时间,让孩子规划他喜欢的事情去做。

注意,在我们给孩子做正向评价时,不是只夸“你真棒!”

而是具体描述:你今天在半个小时内做完了作业,比昨天提前了5分钟。我相信你明天也能一样做好它的!

评价模板就是:说出孩子今天已经做到的事情,加上你想要孩子以后做到的事情。

每个今天比昨天做一些改变。慢慢地,一切坏毛病都会有所改善,朝着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上面第五步当中,让孩子规划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建议这些:找朋友玩,搭乐高,看书,平板上看知识小视频,听故事都可以。

有了这份计划表,再让孩子坐书桌前,按分解的小目标按步一步走就可以步一步为了达以步一步面的目的,去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积

这就是著名的普雷马克原理,就是说如果一件愉快的事情等着我们,我们很快会完成另一件不喜欢的事。

坚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成为时间管理小达人。

让“你赶紧去做”变成“为了……,我要尽快去做……”、“我能做好”。

做到这三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不烦恼

02

好习惯,能让我们天天坚持,持续发力。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聪明,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但就是坚持不下去,很多时候学着学着就放弃了。

我写作班的老师就跟我们聊过,她教的学员中,坚持写作两三年的,已经能月入两万,有写不完约稿,甚至都约剧本了。

而之前一些表现不错的学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写,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能支撑我们每天都去做的,定是养成的好习惯,像定是钟表立在那里,每定是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

正如《论语》中所说:天道酬勤,日日不断之功,胜过一切奇谋巧计。

我们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把这个习惯变成生物钟需要三个月的坚持。

我们要把这个习惯坚持到:到点饿了要吃饭,到点困了要睡觉一样的生物钟。分三步走:

先要和孩子做共同做计划: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例如学一门乐器,定好每年学多少曲子;计划到每个月,需完成几首曲;再到一周,到那个阶段那个到每那个,需要多长时间。

再制作一张打卡表格,将它贴到孩子能够到的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执行。完成当天任务后,就让孩子自己在计划表上勾上已完成,或是贴一个小爱心。

周计划做到了,可以提一个平时不能去做小要求:例如吃一顿肯德基。

完成月计划时,可以提一个大要求:例如买一套心仪已久的乐高,或是去主题乐园去玩。

完成年计划时,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例如去周边城市游玩一趟。

反之就取消资格,听你安排。带他去你想要他去的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画展。

只要能坚持一学期,孩子的这个习惯就刻在了孩子的生物钟里。

大陆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说过: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有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

我们在发现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及时调整,做出改变,养成好习惯后,坚定坚持,让它刻进骨子里。

做到这三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妈妈不烦恼

03

把玩玩进计划里。

我们都渴望孩子成绩优异,身体强壮,心态良好,人格健全。往往孩子面临压力时,很容易身心俱疲,走上极端。

把玩放进计划里,既能缓解疲惫,更好的集中精神学习。让孩子玩的时候能毫无顾忌尽情地玩,更是好习惯的催化剂。

拿我家孩子举例吧:

每天下午5:30放学。

5:30~6:00 不急回家,和好朋友玩半小时:一般是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你追我赶之类的游戏。

6:00~6:20 吃饭加复盘,聊聊当天学校的事。

6:20~7:00 写作业

7:00~7:10 休息10分钟

7:10~8:00 钢琴练习

8:00~9:00 约好朋友玩

9:00~9:30 睡前洗漱,整理衣物书包,脱衣服 上 床

9:30~10:00 睡前聊天,或记日记,或睡前阅读。

10:00入睡

每天放学后的30分钟,是用来缓解学校一下午学习的疲劳。

完成任务后1小时为自由时间,是后面安排一件愉快的事情,敦促孩子们很快会完成另一件对他来说不是很美好的事。

这样既得到了休息,也能很快写好作业,兴趣也能坚持,更能玩。

04

写在结尾

双减政策下,孩子们的课后作业少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就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减负也并不是减家长。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学校安排托管以后,我们每天能够陪伴孩子的,也就是那区区几个小时。

合理安排这段时间,高效陪伴,是我们每位家长都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想让孩子做好,自己又没耐心,我们就需要去学习方法,做成长型的父母,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不能只是一味地吼叫,还必须得讲究方法。

我们和孩子共同做时间规划、制定年月日计划表,都是值得实践的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玩去做玩行中玩调节剂。

我们现在陪伴孩子养成好习惯走的每一步路,都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厚积薄发。

致所有正在为孩子操心的家长,共勉。

作者介绍:沈小外,一位87后佛系老母亲,不鸡娃。关注女性成长,立志提升自我,追剧读书写作,坚持原创分享,在成长路上,用文字温暖你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