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一个篆刻流派若要屹立于艺术之林,除了有能够开宗立派的宗师,还需要有实力的跟随者与继承者,丁敬开创浙派印风之后,首先有蒋仁作为跟随者支撑了丁敬开创的细切刀法,浙派由此成派,丁敬去世之前大约二到三年,又收了生来就痴迷金石的黄易为入门弟子,黄易又依靠自家审美,将汉、魏、六朝碑版文字入印,使浙派印风古拙之外,又添雄健之趣。黄易之后,浙派已雄立印坛,此后三百年,浙、徽两宗并立,甚至在大多数时间段,浙派是印坛印风的主导者。

总之,黄易之后,浙派印风真正丰满、立体,真正确立成型了。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黄易像)

言归正传,我们再读一方黄易的印,就是这方“乙酉解元”: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黄易“乙酉解元”及边款)

同之前的“卖画买山”一印相同,这方印也是黄易给他的“忘年交”陆飞陆起潜的,“筱饮”是他的号。这是1765年,陆飞在这一年中了“解元”,就是乡试的第一名。先看边款:

癸未春,同筱饮二兄先生楚游,舟中闲适,曾取唐六如诗意刻“卖画买山”四字印奉赠。盖筱饮诗古文词之余,妙于六法,风流象举,突过六如。今,登浙江秋榜第一人,复刻此四字印以贺之。昔六如有南京解元印,余易省会以乙酉者,记年也。他日,筱饮石渠金马,摛笔螭坳之上,卖画买山之事且勿暇及也。乾隆乙酉重九后三日,寓林后人黄易并记于小松斋。

“唐六如”,指的是唐寅唐伯虎,他的号是“六如居士”,我们知道,唐伯虎曾有一方“南京解元”印,印文透出自负与傲岸。黄易刻这样的印文给陆飞,自然是对陆飞的敬仰与崇敬。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唐伯虎的“南京解元”印)

“六法”指的是南齐谢赫开创的人物画法则,后又推及山水、花鸟,后渐成绘画法则,说陆飞“妙于六法”,是称赞他是杰出的画家。

说这方印的技法——

实际上,一句话就能说完:“从汉印中来,却带有文人雅趣。”

“浙派是有特征的汉印”,这是我们无数次强调的,我们可以把黄易的这方朱文印与汉朱文印放在一起比较,如图: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与汉印的比较)

左侧是汉印“解哙印信”,右侧是黄易的这方“乙酉解元”,乍一看,形神相仿,但实际上细节差别很大:

1、篆法方面:印中文字,用的都是汉“缪篆”,却多了一分“圆转”变化。缪篆的特征是平方端正,但黄易的这方印,文字用圆转稍多,比如“酉”字下部方框的外廓,再比如“乙”字的中段,这比标准的汉印“圆转”之处更多,由此,黄易的这方印,用圆的结果是在减少“方正大气”的同时,增加了文人雅趣,当然,也由此摒掉了工匠所特有的“匠气”。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用圆之处)

2、章法方面:汉印的章法特征是“均分印面,任疏任密”,黄易的这方印却有占地面积的微调。实际上,黄易的这方印,并非均分印面,而是根据文字的疏密进行了微调,斜角对应的“解”、“酉”二字略略放大了占地位置,虽只是一线之增,但却减少了由于“均分”而带来的“板滞”,因为过分平均,其实就是工匠的手艺,艺术家们从来追求的都是“变化”。

读印:黄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儿?

(文字占位与均分线的差异)

注意,这种占位的变化,不仅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但却如果不细加分析,并不易发觉,整个印面仍然一派堂堂正正之气。因为黄易所用的变化,是依据文字的疏密关系来调整的:相对被侵占位置的两个字,是字形稀疏的“乙”和“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