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一個篆刻流派若要屹立于藝術之林,除了有能夠開宗立派的宗師,還需要有實力的跟随者與繼承者,丁敬開創浙派印風之後,首先有蔣仁作為跟随者支撐了丁敬開創的細切刀法,浙派由此成派,丁敬去世之前大約二到三年,又收了生來就癡迷金石的黃易為入門弟子,黃易又依靠自家審美,将漢、魏、六朝碑版文字入印,使浙派印風古拙之外,又添雄健之趣。黃易之後,浙派已雄立印壇,此後三百年,浙、徽兩宗并立,甚至在大多數時間段,浙派是印壇印風的主導者。

總之,黃易之後,浙派印風真正豐滿、立體,真正确立成型了。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黃易像)

言歸正傳,我們再讀一方黃易的印,就是這方“乙酉解元”: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黃易“乙酉解元”及邊款)

同之前的“賣畫買山”一印相同,這方印也是黃易給他的“忘年交”陸飛陸起潛的,“筱飲”是他的号。這是1765年,陸飛在這一年中了“解元”,就是鄉試的第一名。先看邊款:

癸未春,同筱飲二兄先生楚遊,舟中閑适,曾取唐六如詩意刻“賣畫買山”四字印奉贈。蓋筱飲詩古文詞之餘,妙于六法,風流象舉,突過六如。今,登浙江秋榜第一人,複刻此四字印以賀之。昔六如有南京解元印,餘易省會以乙酉者,記年也。他日,筱飲石渠金馬,摛筆螭坳之上,賣畫買山之事且勿暇及也。乾隆乙酉重九後三日,寓林後人黃易并記于小松齋。

“唐六如”,指的是唐寅唐伯虎,他的号是“六如居士”,我們知道,唐伯虎曾有一方“南京解元”印,印文透出自負與傲岸。黃易刻這樣的印文給陸飛,自然是對陸飛的敬仰與崇敬。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唐伯虎的“南京解元”印)

“六法”指的是南齊謝赫開創的人物畫法則,後又推及山水、花鳥,後漸成繪畫法則,說陸飛“妙于六法”,是稱贊他是傑出的畫家。

說這方印的技法——

實際上,一句話就能說完:“從漢印中來,卻帶有文人雅趣。”

“浙派是有特征的漢印”,這是我們無數次強調的,我們可以把黃易的這方朱文印與漢朱文印放在一起比較,如圖: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與漢印的比較)

左側是漢印“解哙印信”,右側是黃易的這方“乙酉解元”,乍一看,形神相仿,但實際上細節差别很大:

1、篆法方面:印中文字,用的都是漢“缪篆”,卻多了一分“圓轉”變化。缪篆的特征是平方端正,但黃易的這方印,文字用圓轉稍多,比如“酉”字下部方框的外廓,再比如“乙”字的中段,這比标準的漢印“圓轉”之處更多,由此,黃易的這方印,用圓的結果是在減少“方正大氣”的同時,增加了文人雅趣,當然,也由此摒掉了工匠所特有的“匠氣”。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用圓之處)

2、章法方面:漢印的章法特征是“均分印面,任疏任密”,黃易的這方印卻有占地面積的微調。實際上,黃易的這方印,并非均分印面,而是根據文字的疏密進行了微調,斜角對應的“解”、“酉”二字略略放大了占地位置,雖隻是一線之增,但卻減少了由于“均分”而帶來的“闆滞”,因為過分平均,其實就是工匠的手藝,藝術家們從來追求的都是“變化”。

讀印:黃易“乙酉解元”,名家的篆刻到底好在哪兒?

(文字占位與均分線的差異)

注意,這種占位的變化,不僅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但卻如果不細加分析,并不易發覺,整個印面仍然一派堂堂正正之氣。因為黃易所用的變化,是依據文字的疏密關系來調整的:相對被侵占位置的兩個字,是字形稀疏的“乙”和“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