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唯美、唯雅,是他對傳統藝術近乎偏執的追求;

展現生命力,表達個人意趣,則是他對傳統藝術探究的初心;

當傳統藝術邂逅陳達,成就必然之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福澤東方 飛天共日月

雲鬓嵯峨,薄妝桃臉;身披雲錦,體态妙曼;淩空而舞,不惹半點塵埃。

看到飛天,自然會想到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幾乎窟窟有飛天。

然此飛天,卻有着别樣的風情。但見她,左手朝下,指間微翹;右手翻上,掌心之中,日月冉冉升起,借以詩仙太白一語:“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

陳達的必然之作

福澤東方 陳達 篆

更妙的是,飛天于一枚肖形印的印面上起舞。她的下方,從右到左依次篆有“福澤東方”四字,以及左下方兩個尺寸略小的篆書“陳達”。

整個印面均勻飽滿,線條清晰有力,極具巧思。這枚肖形印,正是傳統藝術家陳達依第七屆海峽兩岸篆刻大賽主題精心創作而成。

陳達的必然之作

福澤東方 陳達 篆

“飛天托起太陽與月亮,這不就是命題‘福澤東方’嗎?我參考很多飛天造像、拓片進行設計。但這個創作,要在大尺寸的印面上才能完成。這種尺寸的印不好找,我就把自己早年刻的一枚印原本的印底磨掉,重新創作。出來後,朋友都覺得很不錯。”

癡迷創作,反複推敲,不惜自毀前作,這也許就是陳達作為一名傳統藝術家,最為純粹、率真的表達。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探尋傳統 文氣執着并行

一張方桌,兩杯清茶,幾許笑聲。

與陳達老師面對面交談,你會發覺這是一位溫文爾雅、活潑開朗的老先生,更是一位嚴謹謙遜、不甘寂寞的藝術大家。

溫文爾雅與不甘寂寞,看似沖突的兩組詞彙,放在他的身上似乎并不沖突。

陳達自诩傳統藝術家。

“傳統”一詞,一說為世代相傳的具有特點的風俗、道德、思想等,與溫文爾雅、嚴謹謙遜神奇的共存。

陳達的必然之作

不知老之将至 陳達 篆

“必然之作”“不知老之将至”“夜半挑燈看石”……陳達的篆刻作品,字與字間,排列整齊,勻稱協調,樸茂隽永,各得其所,時時透雅意,處處見規矩;

“傳統”又一說,為“守舊”,而這點在陳達身上并不存在,這也許源于他的不甘寂寞。

他所作的印文,線條中鋒、有力,頗有吳昌碩與黃牧甫相結合的篆刻風韻;他所作的邊款,凝練了翰墨的書香、文人的雅意,巧妙将書法味與金石味相融。

在他的篆刻作品中,你似乎能看見秦漢古玺的輝煌,聆聽明清印章的回音,進而啟迪、思考,之後又從心底生出一種清新之感,漾起怡然、快活。

陳達的必然之作

心平氣和 陳達 篆

“中國幾千年文化,是我這一輩子挖掘不完的。傳統與守舊不一樣,守舊沒有生命力。從傳統中吸取營養,這就是我所做的事。”

陳達認為,篆刻起源于先秦,本身極具傳統元素,需要從曆史長河中不斷地挖掘、汲取養分。他十分贊同老師陳子奮“一筆了結”“放在精微”的藝術主張。

“傳統就是嚴謹,要夯實基本功。現在不少印章刻得虛虛實實的,賣弄所謂的技巧。其實從書法上,從刀法上處理,這樣完成的作品比較厚重,有精神。”

陳達的必然之作

夜半挑燈看石 陳達 篆

從藝至今,陳達始終堅持,一名好的篆者首先是一名書者。他所學頗豐,先後師從謝義耕、陳子奮、馮力遠、潘主蘭等。

早年,在謝義耕老師處學藝,他見過形形色色的字帖、拓片,極為喜愛,當下借來,用毛筆細細勾勒。由于第二日便要歸還,他通常一勾就是一整晚。

盡管50年的光陰已過,記憶深處那本懷素帖,仍然讓陳達魂牽夢繞。他回憶到,1972年《人民日報》登載了懷素草書字帖。“我第一次看見,太激動,就用毛筆硬勾出來。之後用刀在竹子上小心地刻下,前後曆時3年。”

對此,陳達還笑稱自己是中國最傻的人。但出自他口中的這份傻,理應是那份執着書法的情緣,崇尚藝術的初心。

陳達的必然之作

取益在廣求 陳達 篆

不僅于書法上,于章法上,刀法上,陳達也頗為講究。“我的朱文不破邊,白文則講究大破,所刻線條很深。我手部力量足夠,這也是長期練出來的。我不喜歡用機器,用刀就要幹淨利落,這樣印面才能整潔,才能把你所積累的書法意趣,你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

透過陳達的篆刻,你能感受到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賞見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純粹的人文情懷,與文字傳承的意義。

金石大家、書畫名家潘主蘭對陳達篆刻早有定論,他曾贈與陳達甲骨文對聯,書到:“撝叔淵源,缶翁風格;壽卿門弟,牧甫才華。”

陳達的必然之作

潘主蘭贈陳達聯

美雅同賞 好即是創新

“好的東西就是創新。”這是陳達對藝術最本真的回答。

這不僅僅用于他對篆刻的了解,而且适用于他所研究、探索、創作的所有藝術門類。

他心儀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均有涉獵,而且極肯下功夫鑽研,有很深的造詣。

福州,壽山石的發祥地。陳達在這片土地上挖掘、耕耘自己的藝術天地,自然也與壽山石結下不解之緣。

陳達的石雕藝術,與他所有的藝術一樣,一次次于傳統中深挖,又一次次改變人們對傳統的刻闆印象。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陳達的石雕創作題材不限,以詩詞、花木最甚。他常與學生們強調要從生活中挖掘題材,例如梅、蘭、竹、菊四君子,便是再尋常不過,但刀下傳神,惟妙惟肖,方能奧妙無窮,各顯風骨。

陳達深知各中玄機。他的刀下,梅之孤傲高潔、蘭之賢達幽韻、竹之清雅澹泊、菊之怡然自得,呼之欲出。

再以邊款,或小篆,或甲骨,又或鐘鼎銘文,毫無媚世之态、遺世而獨立,君子品格、智慧、德行,讓人賞之,觀之,思之,不亦樂乎。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同樣,陳達的石雕作品也不能簡單地概括為圓雕、薄意、博古或是其他雕刻技法,而是兼而有之的藝術大融合,清雅古淡、秀潤明潔。

初一看,古樸雅緻,具象入微,意趣橫生;細細推敲,則蘊含十足的文人氣息,透着勃勃的生機,又帶有創作者本身幾分調皮的小心思。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比如,在他藏櫃裡,你能找到這樣一個方章。黃白色的石材,晶瑩質潤,上面一刀未動,而最上方的黑色,并沒被雕琢成傳統古獸,或是枯枝虬幹、靈芝仙草,而是一方小小的拳頭。

拳頭,五指并攏,向内收緊。清雅的黃,簡約的白,靈動的黑,整章渾然一體。或是“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揾”的情絲,又或是“我來會得謙公意,豎起拳頭向趙州”的豪氣,則須觀者仔細思量一番。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陳達 作

與其說,唯美、唯雅,是陳達對壽山石雕近乎偏執的追求;不如說,展現生命力,表達個人意趣才是他對石雕藝術回歸本真的初心。

“古人做藝術非常專注,不浮躁,他們的青銅器、印章,不俗氣。我追求傳統,傳統講究的是文人氣、富貴氣。富貴氣,不是富人氣。富貴氣,顯得雍容典雅,而富人氣,則是庸俗粗鄙。文人氣,也不是文痞氣,文人氣是志氣,文痞則是作做。因而,從事傳統藝術,也就是傳承文化。不能夠浮躁,隻有靜下心推敲、琢磨,才能做出經得起審美的作品。作品首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

審美,既是美學,也是哲學,是人不經意流露出的美學烙印,也是人長時間思考的智慧結晶。有的時候,看懂了作品,也就讀懂一個人。陳達所作,亦是必然之作……

陳達的必然之作

必然之作 陳達 篆

藝術簡介

陳達的必然之作

1949年生,福建福州人。傳統藝術家。師從謝義耕、陳子奮、潘主蘭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州市清卿薄意藝術研究院院長。連續七屆擔任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評委。

連結: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内統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體責編 | 汪明權

新媒體主編 | 鄒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