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爸爸曾经有一个梦想,希望你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吉他演奏家,拨动琴弦让音符欢快跳动。
现在,爸爸只想每天为你挥舞魔法棒,希望能帮你赶走病魔,保护你健康成长。
——钞艺峰,黏多糖贮积症患儿父亲
从2011年儿子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像小天使一样降临,到一纸“黏多糖贮积症II型”的诊断书,过去的10年对于音乐人钞艺峰而言,是一段五味俱全,既艰难又曲折的经历。
十万分之一的偶然
艺峰是一位原创音乐创作人,曾创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孩子出生前,他就已经帮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音乐道路。
但儿子出生时“双脚内翻”的异常姿态,让艺峰的脑袋“嗡”的一下。出生不到一小时,这个小生命就因呼吸困难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而且一待就是一个月,让忧心忡忡的家人内心一片慌乱。
不幸并未就此打住。两岁时,儿子依然不会走路;直到六岁,儿子的双手关节、肘关节和膝盖关节仍然无法伸直,都没法自己完成穿衣服这样简单日常的动作。
为了能够诊断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艺峰辗转了多家医疗机构。各大医院医生直觉孩子不太对劲儿,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有问题,而常规检查也未见异常。
最终,山东省立医院的专家为他拨开迷雾。这位专家在见到孩子的第一眼就说,“这孩子从面容看,好像是黏多糖(贮积症)”,在医生的建议下,艺峰带着孩子接受了骨骼检查、基因检测和酶检测。
诊断报告上的“黏多糖贮积症II型”的结果,让艺峰的整个世界变成了灰色的。彼时,他已经知道,这个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几乎很难治愈,自己能陪伴儿子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十几年……

▲艺峰与儿子合影(图片来源:钞艺峰)
长不大的“粘宝宝”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由于体内缺乏特定的酶,患者会出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因此也被冠以“粘宝宝”的称谓。
熟悉黏多糖贮积症的儿科医生数量极少,因此,这种疾病误诊率高、确诊难,患者常常辗转多个科室却找不到病因。此外,这种“罕见病中的罕见病”很难治愈,目前对黏多糖贮积症II型的治疗主要考虑采取酶替代疗法,直接为患者补充体内缺失的酶,或是采取对症治疗策略,延缓病情进展。
是坚持治疗还是放弃?很多罕见病孩子的父母都会面临这样残酷的抉择。“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寻找治疗方法,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艺峰如此坚信,更是如此践行着。
时光机里的魔法棒
随着病情加重,艺峰的儿子出现中耳积液,一只耳朵的听力已经完全消失,另一只耳朵目前也只有微弱的听力,只能在特教学校就读。现在,艺峰已不再奢求儿子走上音乐道路,只希望他每天快乐地成长,远离病痛的折磨。
▲愿爱的魔法棒驱走病魔(图片来源:钞艺峰)
一次酒醉,艺峰对朋友吐露心声:真希望能有时光机,别让孩子来,受这一遭罪……酒醒之后,他创作了这首写给所有“粘宝宝”的歌——《粘宝宝的魔法棒》。他希望,能有更多人认识黏多糖贮积症,关注“粘宝宝”群体。
“你用你的魔法棒,指挥着我微笑的模样,你用你的魔法棒,调动我对生活的希望。
我是你的魔法棒,爱是恶魔害怕的能量,我是你的魔法棒,陪你去画彩虹和阳光。”
中国的“粘宝宝”群体约有3000人。在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众多“粘宝宝”家庭在此汇聚,他们为提高社会认知,提升“粘宝宝”的生存质量全力以赴,帮助更多患者与疾病赛跑。合力汇成的“魔法棒”,让爱得以凝聚和传递,让“粘宝宝”家庭的声音变得更有力量。
在2022罕见病日公益音乐会的舞台上,艺峰将唱响这曲感人至深的《粘宝宝的魔法棒》,用这支“爱的魔法棒”,为更多人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