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医堂:1.父母的遗弃和忽视。夫妻离婚,有的是对孩子不够重视,不想承担孩子的监护义务,甚至对孩子推来推去。有些家长虽然接纳了孩子,但并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遗弃”和冷处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严重挫伤了青少年的人格和自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缺陷。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更需要强烈的情感需求。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没有父爱,要么失去母爱,伤透了心。当其他同学说起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时候,他们充满了痛苦和挫败感。我是另外一种人,和别人没法比,自然自卑。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的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攀比心理强烈。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钱,不敢参加班级聚会,比如生日聚会,旅游什么的,总是自卑,所以自卑。
4.教育上的失误。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缺乏应有的耐心,方法简单。他们摆出“我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甚至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父母和老人管得太多,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成年后自我意识发展很快,他们想独立。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或者长期被“照顾”,养成了任性,自理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有些人性格孤僻,过度自我封闭,与同龄人交往时会觉得“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5.社会评价的偏见。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XXX的妈妈跟别的男人跑了”,“XXX的爸爸又跟XXX勾搭上了”,邻居和同学说三道四,一些学生和家长排斥他们,说这个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自卑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比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沟通能力等等。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学生的个体心理素质直接相关。同样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坚强的人可以生存,意志薄弱的人会被困难击倒,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自卑心理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