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查理·芒格曾说:
“知道哪些东西保证会让你过上痛苦的生活后,只要小心避开他们,你就可以获得想要的成功与幸福了。”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组合。
想要维持婚姻幸福,除了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外,还要有一个明事理的婆家,和一个不过度索取的娘家。
现实生活中很多走向解体的婚姻,其实都不是因为夫妻之间存在多大的矛盾,而是来自一个恶婆婆的挑拨离间,或是一个丈母娘贪得无厌的索取。
当小家遭遇来自原生家庭的“残害”,如何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之间的矛盾,才是决定婚姻成败的关键。
倘若夫妻双方总是维护各自原生家庭的利益,而置小家的利益于不顾,那么婚姻关系就很有可能因此走向衰败。
而正确的做法,就是小心地避开他们,守护自己的幸福。
王玫(化名)便是如此。面对贪婪的父母,坚定地选择站在丈夫这边,捍卫自己的婚姻。

02
王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姐弟两个。
父母一直希望王玫能嫁一个有钱人家,好改善家里的条件。万一将来弟弟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能好好帮衬帮衬。
所以,当年王玫第一次把同样是农民家庭出生的丈夫领回家时,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因为丈夫家条件并不好,根本拿不出多少彩礼钱,更别提母亲开出来的天价彩礼了。
父母在彩礼上的寸步不让,让王玫很是为难。
她从小就对父母的话惟命是从,工作后的大多数收入也都交给家里,由母亲随意支配,从来不曾违悖过母亲的意愿。
可她也同样放不下自己的爱情。
思来想去,王玫最终还是决定为了爱情勇敢一次。于是她偷偷地拿了户口本,就和丈夫上民政局登记结婚去了,希望以此逼迫父母同意。
虽然父母知道后气坏了,指着王玫的鼻子骂了好一阵子,但效果还是好的,父母最终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
也正是因为结婚的时候没给彩礼这件事,王玫和丈夫内心里一直觉得亏欠了娘家。
所以这两年丈夫的事业步入正轨,收入慢慢高起来了以后,夫妻俩为了弥补心里对娘家的愧疚,总是尽力多给父母一些物质上的补偿,面对父母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
都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人的胃口,也是一口一口被喂大的。
看王玫夫妻俩这么好说话,娘家这边变得愈发贪婪起来。
父母本来就重男轻女,早在王玫还没结婚时交给他们的工资,基本也都是落进了弟弟的口袋。
如今丈夫收入越来越高,娘家父母更是借此机会绑架丈夫,隔三差五就找各种理由来要钱,然后统统都拿去贴补弟弟的生活。
要钱的频率越来越高,数目越来越大。
看着娘家像个无底洞似的等着自己去填坑,丈夫渐渐觉得负担不起,也开始反感娘家这副贪得无厌的嘴脸,经常为这事和王玫抱怨。
好在王玫是个拎得清的人,她明白自己的父母这样做已经越了界,所以她选择站在丈夫这边,捍卫自己的婚姻。
年前,母亲打来电话说在县城看上一套房子给弟弟结婚用,想让王玫夫妇帮忙参谋参谋。
王玫心里清楚,说是参谋,其实就是他们已经看满意了,就等着王玫掏钱付清全款。
对,是全款。他们才不管王玫夫妇有没有这么多钱,他们只在乎儿子要不要背贷款,过得轻松些。
王玫当时找了个借口,给搪塞过去了。
母亲不死心,春节期间又打了好多个电话。先是佯装招呼他们回去吃年夜饭,又是希望他们抽空回家看看,然后又有意无意地说起买房缺钱的事儿,甚至在王玫明确表示不会出钱的情况下,直骂她赔钱货、没良心。
王玫也很生气,后来母亲再打电话来,也不怎么搭理母亲。
前两天,母亲又打来电话,讨好地说:“闺女,和女婿来妈家过元宵节。”
王玫不想因为这事儿继续被母亲纠缠,发狠说:“再去,我的好日子就要过没了。”就把电话挂了。
母亲再打过来,她也没有再接。
王玫说,这两年断断续续给母亲的钱,早就超出了母亲当年提出来的彩礼数目,可以算是两清了。
她可不想因为母亲的贪婪,葬送自己幸福的婚姻。
03
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像王玫这样人间清醒的“女儿”并不在多数,多得是被亲情绑架,搞得家离子散的可怜女人。
女人嫁一个好男人不容易。想要守住自己的婚姻,就要明白以下两个道理:
一:亲人之间很容易产生模糊的“越界”行为。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底线,自己不会轻易逾越,也不允许别人随意践踏。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自觉地遵守社交潜规则,不会轻易试探别人的底线。
唯独在面对亲人的时候,反而更容易产生模糊的“越界”行为。
因为亲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不自觉地信任亲情、依赖亲情。
当生活遭遇困难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亲人的帮助。
或者内心始终认为亲情是世上最牢固的关系,无论自己提出怎样无理的要求,对方都不会真的生气,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索取,只为满足自己私欲。
而许多被索取的一方,即便自己再不愿意,也会碍于“亲人”的特殊关系,极力满足。
一个认为有亲情兜底,一个始终被亲情绑架。
亲人之间的越界关系,往往就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不愿挨也得挨。
不敢计较,只能笑脸相迎。
而这样的关系,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一旦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就会给亲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对亲人之间的模糊“越界”行为,要理性对待。
周国平曾经说过: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两个人之间即便关系再亲密,也应该始终保持界线感。亲人之间更是如此。
亲情有时候很牢固,即使打断了骨头,筋还紧紧相连。有时候又脆弱地不堪一击,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再修复。
因此亲人之间的模糊“越界”行为,一定要理性对待。
很多父母仗着女儿女婿好说话,只要剥削不死,就往死里剥削,在物质上过度索取。
而很多女儿碍于对方是生养自己的父母,或者本身就具备“娘家奴”属性,在面对娘家的无理要求时,常常都是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也要想方设法满足。
而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夫妻不睦,婚姻不合,最终以结束婚姻痛苦收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故事里的王玫那样,对父母心怀感恩但也不盲目孝顺。当“大家”的贪婪威胁到“小家”的幸福时,勇于向吸血鬼般的父母说“不”,守护自己的婚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跨出拒绝父母的这一步很难。
但这其实和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是一样的道理:
当一只鳄鱼咬住了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把脚从鳄鱼的嘴里拉出来,鳄鱼很可能会同时咬住你的手和脚。你越挣扎,就会被咬得越惨。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以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亲情遭遇绑架,唯有砍断“那一只脚”,我们才有可能重获新生。
文/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