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谢你给我面子”,高自尊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谢谢你给我面子”,高自尊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在某一项能力上,有些人并不卓越,却依旧自我感觉良好;但有些人能力不相上下、甚至更好,却经常自我怀疑?

这种强大的自我价值感,本质是一种高自尊。

自尊心这个抽象的存在,不管对成人,还是孩子而言都太重要了。

高自尊的孩子,对自己评价普遍高,哪怕失败了、做错了,也能潇洒地说一句:“这次我失败了,那又如何?我下次再努力试试就可能成功。”

而低自尊的孩子,尝试的时候,就犹犹豫豫,失败了则会自我否定“我什么都不行。”

高自尊的孩子,能聚焦于自己优势的领域,哪怕被人否定了,也能说一句,“人又不是处处完美才最好,我还有好多好多其他优点呢~”

而低自尊,把自己的价值寄托于外人评价,因一点小事,就全盘否定自己。

总忍不住把芝麻大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小到一句批评,一个完不成的任务等等,都会让他们否定自己的价值。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高自尊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平日里最容易导致孩子低自尊的两种情况,我们要尽力避免。

1、不信任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最受孩子喜欢的10种父母做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信任我。

但调查却显示,95%的父母根本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个调查有人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啊!我很信任孩子好不好。

尽管我心里也不愿承认,但对照实际行动,也是自惭形秽,简直是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不经意间充分展示了对孩子的不信任”。

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孩子帮忙端盘子,你却说:“你端不稳,别把盘子打碎了。”

孩子拿扫帚扫地,你却说:“别扫了,你扫不干净。”

孩子磨磨蹭蹭的跟扣子较劲,你却说:“我来吧,这个扣子你系不上。”

因为总觉得孩子还小,没经验,所以认为孩子这不能干,那干不了。

这不就是明显的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么?

它给孩子造成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认为“我是不行的,我不能。”

不放手试试怎么就知道孩子干不了呢?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

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获取一次成功的体验!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孩子连尝试的机会都木有,更不用说体验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成功了,连自信心建立都是个问题。

可是,就是真的太担心孩子做不好怎么办?

尹建莉老师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满足了家长,却给孩子不信任和侮辱。

所以啊,下意识回绝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这件事,孩子一定真的不会做、做不好吗?

可不可以让她试试?做的不完美能不能包容?

不信任孩子的言行:

孩子说肚子疼不舒服,你却说:“真痛还是假痛?不要为了不想去幼儿园装病!”

孩子自己在房间里呆了很长时间,你觉得:“是不是在搞破坏?是不是在偷玩手机、偷看动画片。”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你忍不住反问说:“老师为什么只批评你?肯定是你有问题。”

类似这样的情况,你总是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摇摆。

因为我们总是怕,万一孩子撒谎呢?

大宝也曾因为撒谎肚子痛不想上学。

我稍加试探,便知道她在撒谎。

精明的大人想要识别单纯的孩子的谎言太容易了!

但,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呢?

孩子撒谎,必然有原因,戳穿了谎言,也解决不了原因。

我小时候也因为不想上学称病。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是一种紧张到极致的豪赌——我拿我的身体健康去拼父母一个信任。

我的父母从不揭穿,他们会照常关心我的身体。然后,看似无意地询问我不愿上学真正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我的烦恼。让我知道,直接说也能被接纳,没必要撒谎。

为人父母后我才明白,那不过是看破不说破。

养孩子后,真的很想跟父母说一句:“谢谢你给我面子。”

不让孩子承受当场被揭穿的羞耻,知道自己可以无条件被爱,才是培养高自尊的正确方式!

每个孩子降生到了世界上,他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了。

如果连父母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一样,孤单又无助。

乔伊爱斯·布拉泽说:爱的最好证明是信任,彼此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得到的信任越多,孩子的自尊水平才能越高。

所以,信任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动词,并不是名词,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你相信他。

2、人前揭短,当众斥责

做了父母后,当孩子犯错、任性时,确实会有一股莫名的火气袭来。

不管在何时何地,便会不受控制的想立刻纠正他们,教育他们。

甚至有人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在众人面前,知道了丢脸,才会长记性。

殊不知,这只会给孩子带来羞耻感,对于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被忽视。

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的关注点放在外界的眼光,当下的感受是难看羞耻的,而不是错误的本身,甚至还会对此产生反感。

试想一下,你在大庭广众被领导训斥你的第一想法是啥,是无地自容地想着如何快速的离开,还是在想自己的错误应该怎么改进?

想必都是前者吧。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如何毁掉你的孩子》中提到:

想要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终极杀手锏就是:当众出孩子的丑,当着外人(同学/亲友/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谢谢你给我面子”,高自尊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图源:凤凰WEEKLY

孩子当管时可以管,但批评孩子,最好是在一个单独和孩子在一起的空间,在外不当众教育孩子,尊重了TA的脸面,也保存了我们的体面。

父母越是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名誉也就越看重,也会更努力地去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越是当众宣扬子女的过错,让TA无地自容,那么TA便会破罐子破摔,愈发不顾及颜面,也就愈难管教。

记得《少年说》中,有一位高一女孩叶芷青上台喊话妈妈,希望妈妈能够关起门来教育自己,不要总在外人面前对自己发脾气。

“谢谢你给我面子”,高自尊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妈妈却不以为然:在外面,是妈妈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谢谢你给我面子”,高自尊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很显然,许多大人自然而然的以为,小孩子不要面子的。

小孩子在外面让自己下不来台(超市里撒泼打滚非要买糖、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自己就丢了面子,管教一番,面子就找回来了。

小孩子在外面表现不好(跳舞没别人进步快、融入环境没别人快),自己就丢了面子,嘲讽一番,面子就找回来了。

“我家的孩子骨头硬,跳舞就是瞎混混,也不指望着能学出个啥来!”

“这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不爱打招呼不合群、不用管他,你们先玩。”

大人的面子找没找回不知道,但当众宣布孩子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无疑相当于把孩子小心翼翼维持的别人对他好的印象踩在了地上,实在太伤孩子自尊了。

作家桐华说:“小孩子很多时候比大人还爱面子,因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让孩子失去自尊心的方式有千百种,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一种伤害。

但要想重建,却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让我们做一对嘴上有拉链,行动有分寸的父母吧。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噢~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