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菊花与刀(一)在中国历代的女作家中,李清照算是最杰出的一位。无论是个人才华,还是实际成就,她都是无与伦比的。无与伦比的还

菊花与刀(一)

在中国历代的女作家中,李清照算是最杰出的一位。无论是个人才华,还是实际成就,她都是无与伦比的。无与伦比的还有她那自由洒脱的个性:她不大委屈自己,为人不隐忍,为文不隐晦,写作就是表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情怀。她的写作,开始得很早,大约十三四岁即开始了,从少女的情窦初开到少妇的闺中思怨再到寡妇的哀婉凄切,她都坦荡荡地写出来,这样的女性,在中国这样的文化传统中,也难得一见。

要说明的是,才女不光要有才,还要有良好的教育。中国古代的才女,都有一个能提供她们受教育的家庭,汉之班昭、晋之左棻、刘宋之鲍令晖等等,无不如此。班昭是班固的妹妹,左棻是左思的妹妹,鲍令晖是鲍照的妹妹,独李清照没有这样类似的一个出色的哥哥,但她却有更好的:她有一个学者的父亲,有文才的母亲,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丈夫。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太学生,金石学家,撰有《金石录》。赵卒后数年,李清照撰有《金石录后序》,其中讲到他们夫妇二人斗茗,情深意切,充满怀念的感伤:

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集题签。……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起。

我相信李清照的学问定不及她丈夫,但“性偶强记”的她在这样的“斗茗”中未见得就输给赵明诚。若论艺术才华,李清照当然在赵明诚之上:赵明诚也曾暗中较过一把劲,但却输了,且输得一败涂地,心悦诚服——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至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伊世珍《琅嬛记》)

这里提到的《醉花阴·重阳》,又叫《醉花阴·九日》,原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守空房,乃作此词寄赵明诚,从内容上讲,是闺怨老题材,从性质上讲,乃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家信,其读者本来只该是一个人,即赵明诚,而不是我们这些广大读者,以此角度去读,方知其妙。

上阕写她——一贵族人家少妇独守空房的无聊赖与无心情:为长长的白天而愁,看着香料慢慢地成灰;为长长的夜晚而愁,抱着玉枕,独宿纱厨(橱),不胜寒凉,天却不亮——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亮,实际上就是盼着你归来呀!我们读这样的词,有偷看别人情书的惶恐与窃喜。

下阕更露骨了,直写自身的形象:暗香盈袖,此香是花香,也是少妇的体香;人比黄花,花瓣长垂,人体苗条,花与人同饮秋风而销魂。总之是写自己的美丽、多情,却又为思念所苦,是楚楚可怜者对所爱者的乞怜。赵明诚岂能不因此而顿生怜香惜玉之情?

就艺术言,这首词整体上都在追求一种消瘦的效果。盖愁与瘦,本即有因果关系。纤弱多愁的女子,花瓣长垂的菊花,都给人一种瘦削之美感。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前编》说此词:“此语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其实,李清照词之一大价值与意义,正在于“女子自写照”。哪怕是她的一些拟代之作,也是以女子之心度女子之腹,且她自己是秉性极敏感、内心极丰富的女子,比起那些“男子作闺音”,更亲切、真实而不矫情。

菊花与刀(一)在中国历代的女作家中,李清照算是最杰出的一位。无论是个人才华,还是实际成就,她都是无与伦比的。无与伦比的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