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特陪你过大年丨享受假期,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编者按:针对“双减”政策落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第一个寒假,孩子和家长们该有怎样的安排,才能过一个高品质的寒假,本报特邀北京市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为大家支招。

双特陪你过大年丨享受假期,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校长 王福江

孩子们迎来了“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寒假生活,一学期来,国家为落实“双减”出台了“五项管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系列举措,学校针对学生寒假生活作出了精准指导,这一切就是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个寒假怎么过?作为家长要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与孩子一起谋划好假期生活,让他们在享受温馨与陪伴、收获自信与成长中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享受自主。假期既是孩子休息调整的时间,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发展重要时机。要让孩子尝试学会自主谋划假期生活。家长只是参谋、助手,家长要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的寒假计划。要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早睡早起,不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按时完成自己规划的任务。最好的榜样是家长,建议您以身作则,规律生活。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去年1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增加的过程性考核延伸到小学,四、六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进行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把跳绳、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作为运动的重要内容。家长还可以帮助他们设计体育锻炼成长记录卡,让孩子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孩子的运动兴趣,让儿童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全人格。

享受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做家务、一起备年货、一起包饺子做元宵、一起聊生活、与孩子聊民俗,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家庭的温馨和适度地关爱,用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做孩子真正的朋友,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双减”遇上寒假为家长创造了更加充裕的时间陪伴孩子。作为家长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去领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享受劳动。优越的物质生活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劳动实践的机会,教育观念的偏颇让家长淡化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利用这个假期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整理自己房间和学习用品,安排家庭值日表,督促孩子做好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家常饭菜,学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通过劳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享受童年。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幸福的童年生活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我们应该让儿童保持那份天真、温柔、善良、同情心,并让他们带着这些优良品德走出完美人生。家长要转变观念和行为,大胆放手让他们经历童年该经历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干自己爱干的事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家长要给孩子创造释放天性的机会,利用假日和孩子一起去远足、爬山,观冬日的湖景,赏落日余晖,看雪后的群山……挑战自我中感受坚持的乐趣,欣赏美景中放飞孩子的想象,经历严寒中磨炼孩子的意志。

收获成长。享受童年,让儿童的天空充满童话和幻想;享受陪伴,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被关爱中学会关爱;享受自主,让孩子逐渐学会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享受劳动,让儿童体会到劳动光荣的道理。

童年是宝贵的,我们能做就是让孩子阳光、快乐、自信地成长。

策划:邓丽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