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都是父母的错。”

在东野圭吾的《红手指》中,叛逆、古怪和偏激的初中生前原直巳,在意外掐死年仅8岁、酷爱玩偶的女孩春日井优菜以后,面对母亲的盲目包庇、父亲的无奈抛尸,依然能够说出如此没心没肺的话。

可见,没有原则和没有底线的爱,其实是伤害。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01

许多父母,无法理解自己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感恩和理解;正如许多孩子,无法理解自己为了父母高兴而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在父母的眼里,自己依旧是一文不值。

所以说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左边永远等于右边的方程式,并不是大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陪伴和督促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感知和理解父母。

如果是这样的话,家庭教育就太过简单和浅显了。

从《红手指》这一案件可以看出,前原昭夫和八重子对直巳的溺爱,已经盲目疯狂到了要帮孩子掩盖包庇的地步。可即便如此,叛逆少年直巳,也丝毫感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温情,甚至在案情败露以后,气急败坏地打倒了妈妈八重子。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实际上,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宠溺娇惯,往往是对自己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亏欠”的弥补。

因为主妇八重子和婆婆政惠的关系恶化,前原昭夫就借此经常在公司加班,甚至因为反感婆媳矛盾和教育孩子,曾经以加班为名,在外和其他女人“鬼混”。

可是,昭夫对于家庭的逃避和伤害,并没有让这个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波澜起伏的家庭,得到疗愈和平静。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不负责任,最终让前原昭夫吃到了生活的苦果。

这也说明,对于家庭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味地逃避和无视,只会换来有朝一日的“分崩离析”。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02

《红手指》这本书,讲了4个家庭。

有前原昭夫的“无爱之家”,也有松宫的“单亲之家”,有春日井优菜的“疏忽之家”,还有加贺恭一郎的“冷漠之家”,都让我们足以反省和思考:

一直以来,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方式是否需要改变。

前原家庭的问题很明显,丈夫的失位,妻子的盲目,造就了一个孤僻、残忍和暴戾的儿子,甚至为了掩盖孩子的罪行,不惜牺牲亲生母亲的余生。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虽然装作“痴呆症”的政惠,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儿子儿媳对自己的陷害,但总的来说,你很难从这个“无爱之家”中,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温情。

除了前原昭夫的童年。

所以说童年总是美好的,可遗憾的是,拥有在政惠照料下美好童年的前原昭夫,却给了儿子一个冷漠自己和孤独的童年。

一遇到麻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每天放学都是一个人回家,稍有不顺心就抄起酒瓶扔向父母。

这样一个犹如野兽般的孩子,曾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啊!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03

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许多孩子因为童年时遭受的讥讽、嘲笑和冷漠,从此走上了一条混乱而脱轨的人生道路,甚至因为从小就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认可,终其一生都在抚慰和疗愈在童年时受过的伤害。

而一个孩子在心里面所受的伤,大都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冷漠自私。

就这样,在妻子八重子和母亲政惠感情不和的时候,昭夫的解决方式是经常在公司加班,希望她们同处一片屋檐下,感情就会慢慢好起来。儿子直巳在学校被欺负,不敢去上学,昭夫的解决方式是“看到儿子去上学”就放心了,以为时间是解决一切的良药。

结果,前原家庭里的所有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且愈演愈烈。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警官松宫和妈妈克子相依为命,仰仗和感激于舅舅隆正(加贺父亲)的照顾和资助。但隆正又对妻子多年前独自离家、孤独死去的悲剧耿耿于怀。在这样的情况下,加贺选择和隆正“隔空下棋”,既让身患癌症的父亲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又留给他一个享受孤独,弥补过错和感念亡妻的空间。

这样的做法,表面看是无情,实际上是温情。

最起码,要比春日井优菜的父母,表面上看对孩子关怀备至,实际上对孩子“在案发当日使用电脑收取邮件、回到家里然后出门”的细节,根本就一无所知。

纵览以上这4个日式家庭,你会发现:

父母的教育态度,往往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念。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04

在《红手指》中,因为舅舅隆正的慷慨解囊,所以松宫学会了感恩与回报;又因为父亲隆正的睿智通达,让加贺成长为了一名知性温柔的警探;而春日父母的疏忽大意和照顾不周,则导致了8岁女孩的意外殒命。

最令人痛惜、感慨和愤怒的是初中生前原直巳,我们眼睁睁看着他,因为小女孩只喜欢玩偶而没有想过和他成为朋友就恼羞成怒,用双手掐在了她的脖子上。

但我们深知,一个孩子的教育悲剧,往往来自于父母和家庭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溺爱。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也不知道什么是善恶,因此也就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和危害社会的错事。

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

故事的最后,“不治而愈”的老母亲前原政惠,用昭夫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唤醒了红年儿子内心深处仅存的良知和人性,而从小就只能感受到父母的冷漠自私的直巳,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犯案和赎罪的不归路。

显然,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对于许多中国父母和家庭的教育,都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醒。

毕竟,只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换回孩子天真无邪的笑。

今日话题:

你认为孩子的不懂事,“都是父母的错”吗?请在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