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本文导读:古人常说,“至要莫若教子”。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好下一代是最重要的事。而父母常常以“赚钱养家”为借口,忽视了这个重要的责任陪伴孩子。

其实,“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家庭职责,可以分工合作,也可以通力合作。完美合作的结果是: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孝顺恭敬、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1月19日,湖北省宜城城市人民法院发出首份《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家庭教育令》。这份《家庭教育令》是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非法拘禁案件中,对三名不满16周岁的被告人的监护人家庭监管不力进行的责任追究。

法院在庭审中,针对三名被告人都存在辍学、休学、逃学,长期无人监管的实际情况,对三名监护人家庭教育“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予以训诫,并且依法向三名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令》。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与此同时,法院还邀请该市第一高级中学的老师走进“幸福家庭学校”,与被告人交心谈心,团市委、市妇联、市司法局等部门共同指导了监护人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家事”到“国事”,家庭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

当今社会,这样的家庭有很多。父母因为忙于事业,疏于对孩子管教,孩子长大后就逐渐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当初,父母是赚了大把的钱,但是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如今,孩子花掉大把的钱,同时用自己的现状折磨父母,这也是有因有果的。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更为严重地是,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监管之后,触犯法律,不仅毁了孩子,而且也时而与安宁。这怎么不让家长痛心呢?造成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家长推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的结果,有些家长总是以“赚钱养家”为借口,当起了“甩手掌柜”,逃避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

反过来,父母在提供给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无助的时候引导他、鼓励他,在他感兴趣的方面培养他、支持他。

孩子长大后,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会像父母曾给予他的一样,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温暖和安慰。一家人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其乐融融,这同样也是有果必有因。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那么,作为父母,你究竟想要哪种结果呢?

(1)在思想上,明确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父亲是孩子的天,母亲是孩子的地。当父母常常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有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安全感,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

试想,当一个人身处不安全的环境中时,会用什么眼光看待周围的人?还能不能勇敢自然地去做事?愿不愿意与他人沟通?……而不是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就会时刻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这样的世界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相反,一个有父母关爱和陪伴的孩子,很少会有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往往敢说、敢做、敢想、敢尝试,他自信、大胆、敢于创新和面对。这样的孩子会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即使人生有风雨,对他而言也是短暂的,因为他内心的阳光会照耀整个人生。

因此,从孩子自己身心发展和终身幸福的角度来讲,父母陪伴孩子绝对是重要的事情。而从父母的感受来说,父母只有常常陪伴孩子,才能了解孩子。而孩子小时候感受父母的爱,是父母年老后感受孩子爱的前提。如果父母希望自己轻松而幸福地度过晚年,就定要在年轻时种下“陪伴孩子”的种子。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2)在孩子监管上,降低物质标准,把时间还给孩子

当今社会,为吃饱穿暖而赚钱的父母已经不多了。父母之所以拼命赚钱,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享受。享受是无底洞,“欲”是深渊。人的福分就在生活的点滴浪费中折损掉了。

如果父母明白物质享受是短暂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长久的话,就不会为了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而用赚钱的时间换取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降低物质标准,在生活中厉行节俭,多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赚钱的时间省下来去陪伴孩子成长。这才是人生的大事与正事。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3)一人主外,一人主内,经济与教育两不误

父亲在外赚钱,用经济支撑家庭的物质需求;母亲在家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睦打下基础。父母应该明白:经济和教育是家庭中的两件大事,经济是硬件,教育是软件,缺不可。两个人不存在谁赚钱养谁,都是互相支持、互相辅助的关系。只要父母分配好各自的职责,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兴旺是必然结果。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多地已经依据法律开出了首份《家庭教育令》,对于家庭教育中推卸责任,“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戒。

“依法带娃”不再纸上谈兵,首份《家庭教育令》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各位家长同志,行动起来吧!“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长模式发上了根本性的变化,孩子回归了家庭,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精心规划,细心陪伴,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