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西红柿狂欢开局为本片拉开了血红色的帷幕,西红柿、红酒、草莓味果冻、车尾刹车灯、红色油画、红裙子、口红……红色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它暗示着蒂尔达 斯温顿饰演的母亲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同时“母亲现在”与“儿子当年”两时间轴同时触发,交叉并行,同时,导演大部分时间都依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镜头语言来传递思想内涵,对白不多,悬念营造十分出色。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幸福总是如此相似,不幸却总是各不相同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让原生家庭的影响被重视。这让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某某罪犯,是在原生家庭中受尽冷落,缺乏关爱。那些罪犯的扭曲的人格全都是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换言之,他们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错在父母。

但原生家庭就是孩子成长中全部问题的根源吗?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显然也不尽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反社会人格其实仅仅是针对人类社会而言。反社会人格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冷漠,无负罪感,缺乏恐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但如果换个环境试想一下,如果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孤身生活在丛林中,又会怎样?这些特征会不会反而成为适应自然法则的优势呢?

人类社会并非与生俱来,是逐渐形成的,弱肉强食的记忆一直烙印于我们的基因中,既然存在生理上“返祖”的婴儿,从理论上来讲,心理上“返祖”,出现不接受社会驯服的孩子,这种机率也应当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无法预测它们是否会被触发还是永远沉默而已。这种触发器隐藏在每个人的基因里,触发了孩子偏离“正常”的轨道。而这个触发器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是父母的关爱不足,也可以是不良的信息环境,更可以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使然。电影中的Kevin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不可否认,Kevin的母亲EVA确实是个不太称职的母亲,但Kevin也确实是个有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总在苛求每个母亲都要伟大,在养育上做得尽善尽美。千百年来社会始终有种偏见——大多数母亲不都把孩子养育成才了吗?你为什么不行?一些小的疏忽或差错,总容易遭受周围人(特别是长辈或丈夫)的指责。但任何母亲都不是完美的,有时候的一些不耐烦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的一些照顾不周也是可以理解的。EVA与Kevin之间确实存在沟通障碍,Kevin缺乏足够的关爱,那是她的过错。但在此之外的,我们却也不能忽略她抚养Kevin直至成年的日日夜夜,忍受凯文种种刁难的过往艰辛。她并没有放弃过自己跟儿子之间糟糕的关系,而是力所能及地去弥补,去改善这一切。诚心而言,她并没有那么差。即便Kevin夺去了她的全部,她依旧一如既往地探视他,给予拥抱。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成为完美的母亲。世上也没有任何一本教程能教导父母“如何教出绝对正常的小孩”(所谓“绝对正常”是指符合“社会大多数”——异性恋、无自闭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无暴力倾向),即使有此教程恐怕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百分百做到。所以我们在挑剔那些父母的毛病之前,也请先肯定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正如那句老话”未经他人苦,勿劝他人善。”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错位的爱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幼年子女能和父母建立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使孩子能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无形中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另一个自己(或特别重要的角色)。但如果父母始终忽略或回避孩子的情绪需求时,孩子会变得极度渴望爱和关注。进而可能产生以下过程: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孩子的情感会在被忽视过程中受到严重伤害,为了获得孩子应得的爱和关注,他们开始隐藏自己的渴望并试图从其他途径获得弥补。他们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模仿试验,很快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演戏的方式来操纵父母和其他人,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关注,特别是所期望人的关注。逐渐地,他们会演变为一名演员,戴上各种各样的伪装和面具。如果在这过程中,父母始终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予以正确地纠正的话,孩子可能会变得自私、无情和善于伪装自己。长此以往,虽然他们还被我们称之为“小孩”,但心理已然扭曲。他们已经完全不知道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认为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其自我意识变得无边无界。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而电影中的Kevin极其敏感而聪慧,所以他能察觉到Eva对他的复杂情绪,既爱他又恼他,既想摆脱他却又不得不维持母亲的角色而照顾他爱护他。慢慢地,Kevin变得既爱母亲又讨厌她,想摆脱她又渴望她,这些复杂的情绪不断在Kevin心中绞结。最终,因为某些契机,他逐渐认定母亲并不是真心爱他,她只是在伪装成一个称职的母亲角色,所以他想方设法地想要撕下母亲的伪装,他一次次地激怒她,用一种近似于精神折磨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想法。Kevin的这种情结显然带有某种虐恋的成分,他所采取的种种极端手段的目的就是要让Eva无法摆脱他的存在。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最典型的一幕就是Eva把自己珍藏的地图贴满房间,并对Kevin解释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带有个人印记的房间。”而随后,Kevin便在那房间的墙上喷上了属于自己的墨迹。Kevin开始对Eva的任何精神寄托表现出一股由嫉妒形成的强烈毁坏欲。最终,当他发现父母要送他参军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抛弃”,所以他怒不可遏,进而开始了血腥报复。

可最终Kevin并没有杀害母亲EVA,为什么?是因为心底的爱?显然不是,因为他认为一个杀人狂魔的母亲会让她的虚伪更加暴露无遗,他希望人们无时无刻地提醒着Eva,她作为他的母亲,让她始终以一个杀人犯母亲的身份存活于世。这就是他极度的爱衍生出的极度的恨。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可在两年后的一次监狱探视中,当EVA问出“为什么”时,Kevin沉默了,他笃信自己的理由,他是为了报复母亲,让EVA的虚伪公之于众。现在死了那么多人,连家人都死光了,他觉得母亲会彻彻底底地憎恨他,唾弃他!这样既解放了自己又解放了她,这样谁都不用再伪装下去。

可Eva坚持下来了,连续两年对他探望,没有咒骂没有谴责,依然把他当作儿子。这时候他开始迷惑,如果把家人都杀了还不能让母亲恨我,那我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她是爱我的呢?

所以他便有了片尾那句“Now I'm not sure why I did it。”

《凯文怎么了》失败的教育,是罪责,还是过错?

听着Kevin最后那句话,伴随着片尾曲“一天我路过孤儿院,停留在院墙外,看孩子们玩得多愉快。那一旁却有个男孩没人理睬,我问他为什么不去玩,他转过身,放声哭出来。谁也不要我,谁也不要我,我野生野长,像野花一样,没有爸爸的抚爱,没有妈妈的吻,我是个孤儿,谁也不要我……”的缓缓吟唱。

我不禁五味杂陈,Kevin的心灵的孤独我似乎有些懂了。他敏感,时刻关注着父母的变化,他聪明,但是却没有找到正确的和父母沟通的方式,无人可说,也无人能理解他心中的压抑与苦闷,Kevin成为被困在深渊中最孤独的孩子,只不过他没选择伤害自己,而是伤害他人而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