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子产执政的背景

弭兵之盟后,中原诸侯各国大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局面。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齐国在景公即位初期动荡不安,执政大臣崔杼、庆封先后倒台,一死一亡;大臣高止也在前 544 年被驱逐出境,齐惠公的两个孙子、景公的叔叔子雅(公孙灶)、子尾(公孙虿)执掌大权,两人精明强干,又亲密无间,同时忠于公室,齐国状况逐渐好转;宋国不但国势稳固,还促成了晋楚弭兵大会;鲁国三桓执政的格局早已定型,少有波澜;卫国动乱在弭兵之前宣告平息。

只有郑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苦苦挣扎。

前 546 年 7 月,结束弭兵大会回国的赵武这边也启程回国,途径郑国,郑简公带着全部重臣(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印段、公孙段),在垂陇(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隆重款待。

当时的郑国是“七穆”把持国政。七穆,就是郑穆公姬兰(就是夏姬的父亲)的七个公子的家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

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位列第五,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

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驷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欣赏。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宴会结束,赵武与叔向探讨:伯有(良氏)骄奢无礼,难得善终。七穆中罕氏最后灭亡,印氏其次,其他几个家族,也都可以历传数代。叔向表示赞同。

二、子产执政前的郑国有多乱?

前 544 年 5 月,执政子展病逝,其子子皮(罕皮、罕虎)执政。当时郑、宋两国都在闹饥荒,郑国执政子皮、宋国执政子罕都是带头接济饥民,子罕甚至在借贷粮食时不收借据。危机很快过去。叔向在晋国评价:“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恐怕将是两国最后亡的家族了吧?两家最终大概都将执掌国政吧?这都是因为民众愿意归附他们。宋国的乐氏不以接济他人为自己的恩德,要更胜一筹,这个家族恐怕将与宋国同在吧。”

但矛盾的种子还在发芽蔓延。驷氏的子西病逝,其子驷带为卿,其弟子皙(公孙黑)为上大夫。前 544 年 11 月,伯有(良宵)派子皙出使楚国,子皙觉得楚、郑正在交恶,伯有这么委派是在害自己,坚决不去。最后,竟要出动家族武装攻打伯有家族。良氏、驷氏两家水火不容。大家赶忙解劝。

12 月 7 日(己巳),郑国的世卿们在伯有家族结盟,事情才勉强平息。大夫裨谌就预言:乱子还在后头呢。大乱过后,子产必将执政,那时候国家才能好转。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果然,时隔不久,良、驷两家终于火并。伯有嗜酒,天天喝得烂醉。前 543 年 7 月 11日(庚子),伯有上朝,再次命令子皙出使楚国,退朝后又开始狂饮。子皙带领驷氏家族攻打良氏家族,并放火烧了良氏。伯有酒罪,所以良氏难以阻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家人的保护下被赶出的国都,只得逃往许国。

24 日(癸丑)晨,伯有秘密潜入郑国都城报仇,良、驷两家就在城里血战起来,双方都请子产(国氏)相助,子产哀叹:“兄弟之间居然闹到这个地步,我支持上天保佑的一方”,于是严守中立。最后,伯有战败,在杀死在羊肆(贩羊的集市),无人过问。子产亲自给伯有穿衣,枕着他的大腿痛哭一场,并为被杀的伯有家族人员一起收尸,安葬。驷氏又欲攻子产,被执政子皮呵止。

这次内乱,整个郑国混乱不堪,人心离散。良、驷两家第一次争斗之后,子产就想出走,被子皮劝阻,第二次又面临被攻击的危险。8 月,另一位贤臣子大叔(游吉)出使晋国返回,途中听说国内发生火并,就准备要流亡晋国,走到酸枣(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被驷带追上并劝回。

内乱与外患往往如影随形。这次良氏被灭,伯有的死党,郑国司马羽颉出奔晋国,晋国人任命其为任(在今河北省任县东南)大夫,时时酝酿报仇。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早在前 570 年,郑国大夫乐成投奔楚国,后来又来到晋国,担任赵武的部属。羽颉通过乐成的关系接近赵武,两人勾结,劝赵武趁机出兵伐郑,被赵武断然拒绝。

这年冬天,子皮主动将执政大权让给子产,子产拒绝:“郑是小国,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国内家族坐大,宠臣众多,实在难以治理。”子皮说:“我带头服从你,还有谁敢不服?你好好干,国家不怕小,只要能事奉好大国,郑国的状况就有可能好转。”

这样,子产开始在郑国执政。子产早在前 565 年就出现在郑国政治舞台,前 563 年父亲子国在内乱中被杀,成为国氏家族的之主,前 554 年为卿,今天才成为国家的执政。

即便如此,还是要依赖于子皮这样一个慧眼识珠、慷慨让贤的上司。从此,春秋中期的第一名臣开始运行自己的意志,郑国也开始在踉跄中向它的黄金时代走去。

三、子产为政

子产甫一上台,就开始采取一系列善政。但国家的积弊太过深厚,它还需要走过最后一道动荡的深坎。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1 、不如意中图作为

郑国政治动荡长达几十年,历经两代人,根本原因就是穆公子孙家族太多,国家政权难以集中。伯有死后,状况仍是没有根本改观,子产也只有在各个家族之间寻求妥协与利益平衡,于不如意中寻求有所作为。

伯有死后,子产推荐伯石(公孙段、子石)为卿,地位仅次于自己。这样做绝非子产喜欢伯石,这个人伪善而贪婪。太史宣读任命时,伯石知道子产需要他的协助,虚伪的推辞三次才接受策命并入朝拜谢。

一次,子产有政务需要伯石办理,大概这个伯石再次推脱,子产只好向他赠送城邑。弄得子大叔都很有意见,子产解释:每个人都有私欲,满足伯石的私欲而促使他积极做事,也是务实的权宜之计罢了。事后伯石再次假意退还城邑,子产还是给了他。隐忍,即使现在,子产还得要隐忍下去。

但是隐忍毕竟不能到了丧失根本原则的地步。前 543 年冬,大臣丰卷(也是郑穆公之孙)要祭祖,请求打猎获取祭祀的牺牲。子产拒绝,因为只有国君祭祖才可以用新杀的动物,一般人只能用普通的祭品。丰卷大怒,回去纠集丰氏家族的武装就要攻击子产。子产再次准备逃亡。幸亏子皮再次援手,驱逐丰卷到了晋国。子产请求不要没收丰氏的田地住宅,三年后,允许丰卷回国,把田地住宅、乃至三年的收成也返还给了丰卷。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前 541 年,子皙(公孙黑)再次惹出麻烦。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十分貌美,子南(公孙楚,也是郑穆公之孙,子大叔族弟)已经下了聘礼,但子皙也想娶美女,两人各不相让。闹到子产那里,子产决定让美女自己决定,结果还是子南被相中了。

子皙一怒之下准备杀子南而夺美女,不料子南武功了得,追得子皙满街跑,最后还是一戈将子皙击伤了。子皙又找子产告状:“我本来打算去祝他新婚快乐的,他居然打我!”子产裁决:两人都有道理,所以年幼位低的子南应当负责。在征求子大叔的意见后,子南被驱逐出境,带这美丽的新娘子流亡吴国。

前 540 年秋,子皙再次预谋作乱,郑国险些陷入又一次内战。子产赶紧迫令其自杀谢罪。

2 、子产改革

尽管国家依旧在乱,但子产上台伊始,改革措施还是立即展开了。

新的改革主要三项内容。

一是等级制度:明确国人之间的上下尊卑之间的等级与礼仪规范。

二是区域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都)与乡村(鄙)地域管理的规章制度;划定田地疆界与沟渠走向,统一规划村落间房舍与水井的布局;

——树立新规则,是一切改革的起步点,到后来,子产在郑国率先颁布成文法,领时代之风骚。

三是用人制度:亲近并重用忠诚简朴的大夫,惩罚骄傲奢侈的大夫。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子产的改革思路大概是集中集中管理并以强制性的新经济管理政策为国家谋利。

由于新的改革措施令社会生活方式变化较大,一年以后,庶民们唱道:“夺走我的衣冠藏起来,收走我的田地乱编排;有谁要去杀子产,我不跟着去才怪!”

到了第三年,大家看到了集中管理的好处,又唱:“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田地,子产管理。子产死后,谁来继续?”

3、舆论自由

两千年前的郑国民众可以这样唱歌来评议当权者,得益于郑国特殊的国体:这是一个贵族与商人联合组成的政权。更得益于子产的大政治家的远见和胸襟。

在郑国都城有一个场所:乡校。郑国的乡校既是教育场所,又是国人会集、发表言论的场所。子产的改革新招迭出,乡校里自然也就越加热闹,大家纷纷议论新任执政官的新政,既然是自由言论,声音也就未必都那么悦耳,怕是责骂声倒要更高一些了。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以至于一贯贤明的大夫然明也向子产提议:要不把乡校封了算了。子产不以为然:

“为什么要封?人们早晚无事时在那里集会休闲,议论政令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去实行;他们认为不好,我就去改善。这样看来,国人的言论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封掉呢?我只听说过可以用忠善来消弭怨气,从没听说过可以用发威来堵塞怨恨的。高压当然可以快速堵塞怨言,但这就象防水一样,河流一旦决大口,受灾者一定很多,到那时候我们就没办法挽救了。所以还不如平时开个小口子,因势利导。所以,对于国人的言论,最好还是经常听听,用来补救我的过失。”

一番话说得然明心服口服:您真是做大事的材料!

子产的话,精辟论述了言论自由的双重价值:言论自由的实体价值在于监督政治,促使国家政治不断地弃恶向善;言论自由的程序价值在于,言论发表的过程本身就让民众体会到一种表达的满足,即使言论内容未被采纳,作为庶民的发表人也可以通过表达行为获得一种满足感与幸福感。

孔子在听说了此事后评价道:“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其实孔子也未必真正弄懂了子产的话,因为他在《论语》》就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子产的庶民在议,那么子产也无道咯?其实,2500 多年来,真正能够懂得子产的权力者真的是太少了。

4、人才济济

唐太宗要简拔人才,一位谄媚的大臣奏:现在已经没有人才了。太宗说:现在没有人才,难道你要我向古代去借不成?任何朝代都不缺人才,关键在于在上者能否发现和任用。太宗的话真的是至理名言。

子产执政,不但选拔能人,并能用人所长。郑国的朝堂也顿时显得人才济济起来。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形容秀美而文采斐然;公孙挥(行人子羽)善于预测四方诸侯的活动,同时对于各国大臣的族姓、班位、贵贱、才具都了然于胸,同时还擅长外交辞令;裨谌主意多,但这个家伙有个怪毛病:在安静的野外思考,他总是料事如神,一旦身处繁华的都市,大脑就运转不灵了。

所以,每碰上天下大事,子产总是首先请公孙挥判断诸侯各国会如何行动,并请他预先准备好多套应答的辞令;而后,与裨谌一起驾车到郊外去,让他考虑自己的计划是否可行;接着,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请他作出决断;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把任务交给子大叔去具体执行。如此这般,郑国的事情很少有做不好的了。

中国古代最会变法的政治家,我说是他,你可能不服,不信就往下看

孔子在《论语》中也留下了类似的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