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配音/侯海玲)

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赵聪聪

四月的新郑,风和日丽、春意融融、鸟语花香、万物竞生。我们来到有着2700年历史的郑韩故城遗址,用手触摸郑韩古城墙的温度,用脚步丈量这座故城的历史。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图/沈磊)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为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都城。都城始建于郑国,韩国灭郑,随即迁都于此。两国相继在新郑建都长达539年,成为东周时期中原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型城址。

周代的城市,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与居民麇集之处,而且也是封建等级的象征。郑韩两国在此修建了坚固的城墙。该城墙是目前东周列国城中保存最完整的,整个城墙周长约22公里,目前地面以上保存有城墙的部分还有十一二公里,最高处高达十八九米。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墙把郑韩故城分为两部分,西城为内城,东城为廓城。西城区是郑国、韩国的宫城和贵族居住区,考古发掘有北宫、西宫、周庙、大宫遗址;有郑庄公望母台、郑国国君授印台、郑女嫁齐梳妆台;有“凌阴井”地下窖藏;还有郑国的缫丝作坊和韩国宗庙祖碑,这些都是国内稀有,世界罕见。东城区是郑国和韩国平民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分布有制骨、制玉、制陶、铸铜、冶铁遗址等。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郑韩故城不仅地面文物星罗棋布,而且地下文物数不胜数。1908年,新郑老县城东关石头坡处,出土青铜器100多件。1923年,南街李家楼发现郑国君子婴大墓,出土鼎器彝器133件,器物碎片和贝片723枚,曾轰动国内外,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为稀世珍宝。1971年,白庙范村发现韩国兵器窖藏,出土铜戈、铜剑、铜矛180多件,虽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但仍不生锈,闪闪发光,非常锋利。1996年-1997年,发现的郑国祭祀遗址,发掘了礼乐器窖藏坑共18个,其中礼器窖藏坑7个,九鼎、九鬲、八簋、三壶、一鉴、一豆共31件礼器的有4组,还有一组是九鼎九鬲18件;乐器窖藏坑11个,出土编钟206件,该项目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8年,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开展的胡庄韩王陵发掘项目,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郑韩故城北城门和郑国贵族墓地3号坑发掘项目,被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韩故城遗址发掘项目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就有3项,可见其在中国考古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在东城墙中段外侧,也就是《诗经 郑风》中所提到的“出其东门”的地方。新郑在此修建了一公园,名为“郑风苑”。这里奇石林立,石头上刻着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些内容均来自《诗经·郑风》。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诗经 国风》中,《郑风》有21篇,是十五国风中保存篇章最多的。郑国处于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商业发达,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溱水、洧水两河在这里交汇,沿岸资源丰富,花木繁盛,景色秀丽,优雅的环境成为孕育浪漫情歌的温床。无论就思想内容或是艺术风格来看,《郑风》都呈现出具有强烈的反叛思想和很高的文化品位,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在大陆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新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力推进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从科学保护、科学展示、科学管理方向,实现郑韩故城的合理保护、合理利用、合理发展。尤其是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与郑风苑景区、溱水河湿地公园连成一体,建成后成为广大游客、市民出游、健身、修学的好去处。2017年12月,郑韩故城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如今,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草茵茵、鲜花依时开放,雄伟的城墙与缓缓流过的溱洧之水默然相守,勾勒出郑韩故城壮美的轮廓。也许,这片神奇的土地下,还隐藏着许多惊奇的秘密,有待考古专家帮我们解开谜底,而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编  辑:陈 希

责  编:陈 杨

周末文苑|穿越2700年 打卡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