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黄河作为世界长河之一,全场5464公里,黄河流域更是养育了无数百姓,是人们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有十二亿都会随着江水奔流入海,剩下四亿则是不断累积在黄河下游,在经年的冲击下逐渐形成平原,让人们多出一片利于种植的土地。

在世界还处于蒙昧的时候,我们的先祖便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黄河千百年来见证了无数王朝岁月的更迭,比如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等,都是在黄河流域成长起来的。

滔滔不绝的黄河就像是土地上一条黄色的丝绸,不断绝也不会澄清,它颜色在河流中独树一帜,带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春秋时期,郑国被楚国征伐,当时晋国是郑国的盟友,在等待援兵还是投降的两难之际,郑国大夫公子騑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见到黄河水变得澄清,而郑国也不可能等到晋国的援军。

可见从古至今,在中华文明传承的几千年中,黄河一直都是带着生命的色彩奔流不息。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不过黄河也不是没有清澈的时候,在汉朝初期《尔雅·释水》中有记载:“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关于黄河清朝,还有“黄河千年清一次,圣人必出现”的说法,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还要从黄河水灾说起。

和现代社会不同古代黄河常会因为河水泛滥导致水灾,其流域的百姓常会受到灾害,汉武帝时期,黄河曾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导致民不聊生。

《盐铁论·申韩》:“泛滥为中国害,菑梁、楚,破曹、卫,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汉武帝为修堵黄河,将白马和贴身玉佩丢进黄河中,期望能得到黄河河神的庇佑。

百姓希望皇帝有德,黄河水清,天下都是“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因此便有了“黄河千年清一次,圣人必出现”的说法。

但从史料记载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宋史》中记载宋徽宗在位期间,黄河曾经“清”过三次,但宋徽宗却不是个好皇帝,任用奸臣,整日沉迷享乐,夜夜笙歌。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天下百姓在宋徽宗的治理下几乎可以说是饿殍遍地,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外又有金人大举进攻,北宋统治岌岌可危。

另一次就是在嘉靖年间,嘉靖帝诞生时,黄河水清,人们还以为是祥瑞降临,结果没多久就发生一场大地震,于是便有了“黄河清,必有大灾”的说法。

由此可见“黄河清,必有大灾”比“黄河千年清一次,圣人必出现”更为可靠,而黄河之所以会变得清澈,也是有原因的。

古人云“黄河清,必有大灾”,已被验证两次,有科学依据吗?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会带走大片的黄土,因此如非意外情况,黄河是不可能变得清澈的,若是黄河变得清澈,那么一定就是水量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位变低,经过沉淀,河水就会变得清澈。

因此黄河清就代表着必将有干旱到来,而大旱之后很可能就会出现大涝,接连而至的便是洪灾。

这点在史料中也有记载,因为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即使林荫遍地,却因为土质原因粘合力不够,导致遇上强降雨就可能发生洪灾,所以“黄河清,必有大灾”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

图文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