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今天要跟父母们谈一谈物质快乐和精神快乐,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意识到过这个问题。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比较火,就是因为视频中一个学生的穿着,衣服30多万,鞋子80多万,内衣看不到,但相信也不便宜。简单地说,这个学生一身穿着加起来要一百多万,这在普通人眼里,当然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也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其实对于这个同学的穿着我觉得还能接受,一看人家就是有钱人,人家不缺钱,所以穿的贵也就贵吧。但是我很反感的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明明父母没有多少钱,还要跟人家攀比。

现在很多学校里都流行攀比鞋子,非名牌鞋子不穿,一双鞋子动辄上千。如果鞋子不够高档就会受到其他学生的鄙视,甚至都没资格跟他们一起玩。为此,很多学生甚至要挟自己的父母,不给买鞋就不去上学。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当然,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1000多的鞋子不是说买不起,而是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纯是为了攀比才买这样的鞋子,有什么意义?只会助长学生之间的不正之风。

这还是学校明确规定必须穿校服,如果没有这个规定,就学生之间的这种攀比风气,学生还不知道要穿什么呢。

那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学生攀比呢?

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这种攀比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原因很简单,当孩子把心思放在穿着打扮上,天天研究穿什么,研究怎么在穿着上比超别的孩子时,孩子肯定就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那学习还能搞好吗?

其实观察一下学生,你就会发现,往往越是差生越是注重这种穿着打扮。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学习不行,因此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价值感,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而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感主要来自学习,因此反而对于这种穿着不是很在意。

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攀比不利于孩子的价值观。

从正面角度来说,差生通过穿着打扮来获得价值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当孩子总是沉迷于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价值感时,孩子就容易走上歧路。长大了就会攀比房子、攀比车子、攀比孩子等等,因为他们习惯了这种借助外在事物获得价值感的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贷款消费,甚至还裸贷,本质上就是这种不良价值观发展的结果。

一旦孩子形成了这种不良价值观,可以说孩子的一生将会获得非常痛苦,因为这种物质的攀比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父母非常有必要从小就要塑造孩子快乐的来源。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物质快乐VS精神快乐

什么是物质快乐?就是依赖外在客观的事物的获得而得到的快乐,比如说穿着打扮、吃喝住行,这都是外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物,通过这种客观事物获得快乐就是物质快乐。物质的快乐往往与物质本身价值成正比,物质的价值越高,快乐越多。

而精神快乐则不同,它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客观事物上的获得,而是建立在精神上的收获,比如帮助他人、看一本好书、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等,这就是精神快乐。精神快乐与客观事物的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很多时候,往往客观事物的价值并不高,但却能让我们感到很大的快乐。

任何人都具有获得这两种快乐的能力,但是不同的人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会看到那些暴发户,往往就是特别重视物质快乐,总是穿金带银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相反,那些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重视精神快乐。很多大学者,一生过得很清贫,整天不修边幅,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就是因为他们更多的从精神上获得快乐。

看看下面这位,穿得跟个农村老大爷似的,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他却是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再看看下面这位,相信很多人都认识,因为他前段时间刚刚在网络上爆火,就是因为他手里拿的馒头矿泉水,他就是“韦神”韦东奕。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我们会发现,越是牛X的人往往越是注重精神快乐,对于物质快乐的需求越低。

事实上,我们父母也应该培养孩子获得精神快乐的能力。因为精神快乐能带给人成长,而过于沉迷于物质快乐则会让人们走上歧途。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精神快乐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培养孩子的物质快乐呢?很简单,因为物质快乐有两个非常严重的弊端:

第一,物质快乐地获取难度会越来越高

物质快乐一开始获取是非常简单的。

一开始,你给孩子一颗糖他就会很快乐。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一颗糖显然是无法让孩子快乐了,你可能就需要给他100块钱。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100块钱也不管用了,你需要给孩子更大价值的物品才能快乐。

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一开始买辆奥托你可能就很高兴,但是下一次你就必须要买一个更好的车你才能高兴。

但问题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永远提高自己获取价值的能力。无法获取更有价值的外在事物,人也就很难获得快乐了。

第二物质是可以对比的

外在的客观事物是可见大,因此外在事物就可以进行对比,而对比则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你买辆奥托可能本来很高兴,但是转眼看到邻居却买了辆奥迪,那你的快乐就会立刻打折。因此重视物质快乐也就决定了,我们极容易跟别人发生攀比行为。只要自己的东西不如别人,再好我们也会觉得痛苦。

物质快乐一旦攀比起来,就没有止境了。只要你不是最好的,你就会痛苦。但问题是,总有人比你更好。

所以人一旦习惯了重视物质快乐,人拥有的可能越来越多,但是反而却可能过得越来越不快乐。

校园学生攀比成风,不穿1000元以上的耐克就不让一起玩

与之相反,精神快乐就没有这些问题。

首先,精神快乐地获取难度前后变化不大

小时候周围的人表扬你一句你会很开心,大了之后,别人的表扬你同样会很开心;小时候看一本书很快乐,长大了看一本书同样也会获得快乐。

其次,精神快乐很难进行攀比

精神快乐主要是自身精神成长带来的快乐,这是极具个性化的快乐,因此人们很难进行攀比。

你说你一本书带来的快乐和别人看一本书带来的快乐,这有法比较吗?肯定无法比较。

而且因为精神快乐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精神快乐也不会损失。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再获得一份分享的快乐。

因此精神快乐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获得快乐,让我们感到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

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快乐

显然,父母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精神快乐,让孩子养成从精神中获得快乐的能力,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就看你父母更习惯从哪里获得快乐。

如果你父母本身就更重视物质快乐,喜欢跟人攀比穿着打扮、攀比房子、攀比车子,平常也动不动的奖励孩子各种玩具、金钱,那你孩子大概率也会形成物质快乐的偏好,将来也会跟你一样。

但是如果父母更多的注重精神快乐,喜欢读书下棋,种草养花,平常更多的是带孩子旅游探险,乐于助人,那孩子就会形成精神快乐的偏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