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经常会收到家长朋友的留言,说孩子特别爱生气,应该看什么书?或者问,给孩子情绪管理的书也不少了,可是没什么用,很困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该怎么办?
同样经历了N多次被孩子气的暴跳如雷的小编,曾经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久。
最近细细看了赖马老师的《生气王子》,在这个问题上很有收获,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很明显,生气王子是很多爱生气孩子的缩影——
一大早就因为起床问题生气了:
吃什么饭,
穿什么衣服,
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都能跟爸妈闹一通!
父母
早睡早起身体好;
吃饭当然要吃健康食品;
穿衣防风保暖别生病当然是关键;
出远门当然要开车,骑什么自行车?!
这些多天经地义啊,
讲过多少遍了,
你还闹啊闹,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啊,
气死人了!
亲爱的,你会不会也经常这样?
搞不明白,非常简单的事,为什么小家伙就是那么能闹?那么爱生气?!
《生气王子》里有答案。
孩子
星期六就想多睡一会儿
就爱吃香香甜甜的棉花糖巧克力蛋糕,才不爱吃什么胡萝卜松饼、蔬菜沙拉!
最喜欢酷酷的蜘蛛侠衣服了,小朋友一定会觉得我好帅啊!你选那衣服太普通了!
你会开车,我会骑自行车!凭什么就一定要开车去?!
一件事,双方之所以生气吵架,往往是因为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感受。
同一件事,
大人想的道理,孩子想的是感受;
当爸妈的,
只想说服,不想了解,
孩子怎么可能不生气?!
都想通了,事情就好办了。
学习“沟通”,而不是学习“怎么让孩子听话”。
很多时候,当爸妈的都会把“跟孩子沟通”和“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混为一谈,或者前者完全为后者服务。
实际上,沟通是获得交流,达成共识,“怎么让孩子听话”,是想说服对方,掌控对方,让对方完全听从自己,完全是两回事。
有谁喜欢被人说服?而且是在对方根本不关心我们什么感受、怎么理解的前提下?
要学习“跟孩子沟通”,而不是学习“怎么让孩子听话”。
真正的爱,不是“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
而是“我爱你,所以我重视你的权利,重视
你的感受、想法和需要”。
想多睡点就早点上床听故事睡觉:
喜欢吃蛋糕?
可以。先吃饭,再吃甜点。
喜欢酷酷的衣服?
没问题。都带上。
想骑自行车去有些远的游乐园?
好,带上自行车。先开车去,比较远,到了地方,也许可以骑自行车。
要做正确的事,也要尊重小朋友的感受。
两者得兼,大多时候其实并不难,就看当爸妈的想不想。
接受现状,积极学习,慢慢来。
这时候,作为三个孩子爸爸的赖马老师的实战经验就太实用了。
赖马老师在这本书的边边角角,偷偷塞了好多给父母的教养秘笈,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最后,记得经常提醒自己——
所谓亲子教育,重要的不是父母读过什么书,经常表述什么样的观念,也不是特别想“教给”孩子什么,而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处于什么状态中,才是问题的关键。
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却指望感性的孩子能理性做事,是根本不现实的,生气国王和生气王后当然只能收获生气王子或者生气公主!
生气国王
生气王后
以身作则从来都不是最好的“教”,而是唯一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