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起证据确凿的奸杀冤案

点我

一起证据确凿的奸杀冤案

01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巢县有个富翁吴某,膝下只有一女,取名媚芗。

媚芗生得清秀艳丽,异常聪慧,十四岁那年,老父亲聘请一位私塾先生柳某,教授媚芗诵读诸子百家。

这女娃悟性很强,记忆力超群,有的诗文看过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柳先生对这个学生也是赞不绝口。

吴老翁家邻居张秀才有个儿子叫恂生,比媚芗姑娘年长一岁,两人常在一起读书,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相互爱慕。

吴老翁夫妇也很喜欢恂生这个英俊少年,可是张秀才家很贫困,老两口担忧女儿受委屈,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02

某一天中午,柳先生吃过午饭,来到私塾,忽然发现自己的学生媚芗姑娘倒在血泊中,已然气断身亡。

柳先生大惊失色,连忙大声呼救,吴老翁和老伴急匆匆赶来,发现女儿被杀,顿时跌倒在地,悲痛欲绝。

更加令老两口不能忍受的是:女儿下身衣裤被脱去,浑身血迹模糊,伤痕狼藉,鲜血一直流淌至脚踝处。

吴家派人匆忙赶往官府报案,县令某甲派仵作到现场勘验尸体,经过初步勘验,认定是一起奸杀命案。

吴老翁怀疑是恂生所为,因为只有他和媚芗有接触的机会和足够的作案时间,于是向官府举报。

一心想让恂生为女儿抵命的吴老翁,等不及官府调查取证,就重金贿赂县令某甲及相关官吏,让他判处恂生斩首示众。

某甲接受了贿赂,本来也怀疑恂生是凶手,也没经过进一步调查取证,就直接刑讯逼供。

恂生本是个半大孩子,文弱书生,经不住轮番的折磨,最终屈打成招。

某甲以“逼奸致杀”罪名判处恂生死刑,师父柳先生犯有管教不严罪名,被流放两千里外的闽地。

03

张秀才仅有恂生这一个儿子,如今惹上官司,性命危在旦夕。

他认为儿子本性善良,不可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蠢事,一定是被屈打成招。

可张秀才素来迂腐懦弱,加之家中贫困,没有能力为儿子洗刷冤情,只能坐等儿子行刑。

恂生在狱中就等着秋后问斩,暂且不提。

单说这位柳先生,他原本是巢县知名的学者,流放闽地之后,福建诸多名流怜悯其遭遇,又爱惜其才华,因此常去探视他。

柳先生后来得到了朝廷的赦免,于是暂时留居闽地。

当时有个王尚书,到了致仕还乡的年龄,打算聘请一个教书先生,教授自己的儿子读书。

王尚书选了很多人,都不太称心,有人向他推荐柳先生。

王尚书命柳先生给儿子上了一堂公开课,柳先生侃侃而谈,经史子集倒背如流,众人为柳先生的才华所折服。

王尚书大为满意,于是重金聘请。

一日,柳先生打算剃剃头,王尚书于是请来剃头匠到家中给柳先生理发。

剃头匠来到王家,进门遇到柳先生,忽然撞鬼一般,扭头就走。

柳先生觉得怪异:这个剃头匠为啥走了?这人仿佛在哪儿见过?

柳先生越想越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冥思苦想了好半天,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此人。

柳先生于是问王公子,王公子说:“先生在闽地等待朝廷诏命的时候,此人也在闽地,他还说是先生的同乡,先生难道忘记了他是谁吗?”

柳先生一定说是老乡,当时恍然大悟:“就是这个混蛋,他陷害我流放此地。”

04

原来,这个剃头匠是吴老翁的邻居,自幼就出入吴家。

那一天,赶巧也是柳先生要剃头,这个剃头匠就来到了私塾,等着柳先生吃过饭洗漱理发。

当时只有媚芗姑娘一个人在私塾读书。

剃头匠发现室内没有他人,顿时淫心大起,拉着媚芗图谋不轨,“强拉求欢”。

媚芗姑娘性子刚烈,誓死不从,剃头匠气急败坏,摸起书桌上一把切书的刀子。

媚芗姑娘正要大喊求救,剃头匠挥起刀子,按住媚芗的脖子,割破了她的喉咙,之后,剃头匠竟灭绝人性地侮辱了尸体。

完事后,剃头匠唯恐败露,揣起刀子,逃亡到了闽地。

柳先生想不到在闽地意外发现了剃头匠,再度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柳先生立即向王尚书汇报了此事,王尚书随即派人上报当地官府,将剃头匠抓捕归案。

剃头匠在铁证之下,供认不讳,交代了自己残杀媚芗姑娘的罪行,闽地巡抚经过审核,宣布柳先生无罪,发放公文遣送故里。

此时,这个凶案已经过去了六七年,恂生也早已被斩首,但张秀才闻知真凶捉获,儿子恂生有机会一雪冤情还是十分高兴。

05

于是张秀才和柳先生联名,向官府控诉剃头匠潜逃,导致恂生被诬陷冤死,恳请为恂生昭雪冤情。

当时办案的县令某甲早已提拔为某地的郡守,接到上司公文,明知道当年自己有错,可又担忧张秀才和柳先生不依不饶,对自己的仕途不利。

于是某甲决定瞒报上司,不进行重新审理,还请中间人游说,赠送柳先生、张秀才重金,用以封口。

起初,柳先生和张秀才不同意,后来考虑到死者不能复生,撤诉尚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意外之财,于是选择了撤诉。

没有了原告,自然也就没有被告,官府担忧杀了剃头匠没理由,于是就选择把他放了。

这就样,这桩本来能洗刷的冤情,最终石沉大海,恂生即使死了也是个奸杀少女的罪犯,永世不得翻生。

参考文献:《里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