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麻子红”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学艺终成一代宗师

“麻子红”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学艺终成一代宗师

“郗派”再传弟子、孔新晟之女孔桂玲

麻子红本名郗德育(1891-1942),他能独创“郗派”艺术而成为甘肃秦腔界一代宗师,是和他多方拜师求艺,刻苦锻炼分不开的。当年他在兰州唱《草坡面理》砸锅后,不仅没有气馁,反而隐姓埋名,到武威永和社搭班,拜富贵子为师学艺。富贵子和永和社的人,没认出是他,只让他演些杂角。为了让郗德育练好台步,冬天富贵子在席子上泼水结冰,叫他穿上靴子在上面练台步。郗德育几年虚心求教,学得扎实,练得刻苦,在富贵子指导下,表演水平越来越高。有一天在陕西会馆演戏时,被陕西商人认出,指名要看他的《烙碗计》。箱主李富贵作了难,郗德育便主动要求演出《烙碗计》。演完后,在富贵子的再三追问下,郗德育只好承认,并说明原委。富贵子大为感动,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郗德育后来又到张掖等地访师学艺,技艺日进,成为饮誉陕甘两省的著名演员。在他成名后,一次在靖远县演出,听当地著名文人冯仙槎老先生说,有位过去在靖远福善班演过秦腔的老艺人叫田犏牛,不但能唱须生戏,还能演净角戏,如《芦花荡》《访白袍》等,很有独到之处,现在离靖远六十里远的荞山务农。郗德育当即备了厚礼,专程到荞山拜访田犏牛,二人一见如故,田犒牛把净角戏《芦花荡》《访白袍》的戏路、功架以及《五雷阵》中孙武踏方步斗的台架等统统传授给了郗德育,从此郗德育不仅是须生泰斗,也成了净行名家。

他的代表剧目有《抱火柱》《潞安州》《六部大审》《出棠邑》《辕门斩子》《烙碗计》《日月图》《葫芦峪》《哭秦庭》《苏武牧羊》等百余出。他还移植演出过京剧《哭祖庙》。晚年,曾反串演出甘肃流派的花脸戏《火焰驹》《破方腊》《芦花荡》以及《群英会》,净行演员也为之折服。先后培养出黄致中、梁培华、郜守中、李智中、李益华、周正俗、孔新晟、张永华、雷振鸣等著名演员,他也被誉为甘肃秦腔艺术的一代宗师。他病逝的前一天,还在兰州云育社演出《碧游宫》。

孔新晟之《逃国》

“麻子红”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学艺终成一代宗师
“麻子红”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学艺终成一代宗师

孔桂玲之《逃国》

孔新晟《梅伯闯宫》

孔桂玲《伍员逃国》

编辑/刘军 审核/妍薇 终审/何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