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麻子紅”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學藝終成一代宗師

“麻子紅”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學藝終成一代宗師

“郗派”再傳弟子、孔新晟之女孔桂玲

麻子紅本名郗德育(1891-1942),他能獨創“郗派”藝術而成為甘肅秦腔界一代宗師,是和他多方拜師求藝,刻苦鍛煉分不開的。當年他在蘭州唱《草坡面理》砸鍋後,不僅沒有氣餒,反而隐姓埋名,到武威永和社搭班,拜富貴子為師學藝。富貴子和永和社的人,沒認出是他,隻讓他演些雜角。為了讓郗德育練好台步,冬天富貴子在席子上潑水結冰,叫他穿上靴子在上面練台步。郗德育幾年虛心求教,學得紮實,練得刻苦,在富貴子指導下,表演水準越來越高。有一天在陝西會館演戲時,被陝西商人認出,指名要看他的《烙碗計》。箱主李富貴作了難,郗德育便主動要求演出《烙碗計》。演完後,在富貴子的再三追問下,郗德育隻好承認,并說明原委。富貴子大為感動,從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郗德育後來又到張掖等地訪師學藝,技藝日進,成為飲譽陝甘兩省的著名演員。在他成名後,一次在靖遠縣演出,聽當地著名文人馮仙槎老先生說,有位過去在靖遠福善班演過秦腔的老藝人叫田犏牛,不但能唱須生戲,還能演淨角戲,如《蘆花蕩》《訪白袍》等,很有獨到之處,現在離靖遠六十裡遠的荞山務農。郗德育當即備了厚禮,專程到荞山拜訪田犏牛,二人一見如故,田犒牛把淨角戲《蘆花蕩》《訪白袍》的戲路、功架以及《五雷陣》中孫武踏方步鬥的台架等統統傳授給了郗德育,從此郗德育不僅是須生泰鬥,也成了淨行名家。

他的代表劇目有《抱火柱》《潞安州》《六部大審》《出棠邑》《轅門斬子》《烙碗計》《日月圖》《葫蘆峪》《哭秦庭》《蘇武牧羊》等百餘出。他還移植演出過平劇《哭祖廟》。晚年,曾反串演出甘肅流派的花臉戲《火焰駒》《破方臘》《蘆花蕩》以及《群英會》,淨行演員也為之折服。先後培養出黃緻中、梁培華、郜守中、李智中、李益華、周正俗、孔新晟、張永華、雷振鳴等著名演員,他也被譽為甘肅秦腔藝術的一代宗師。他病逝的前一天,還在蘭州雲育社演出《碧遊宮》。

孔新晟之《逃國》

“麻子紅”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學藝終成一代宗師
“麻子紅”郗德育隐姓埋名苦學藝終成一代宗師

孔桂玲之《逃國》

孔新晟《梅伯闖宮》

孔桂玲《伍員逃國》

編輯/劉軍 稽核/妍薇 終審/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