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從集義創辦到坎坷而行,從名家輩出到享譽西北,尚友社在近70年的時間裡湧現出一大批耳熟能詳的秦腔名角,這座劇社為秦腔留下數百部盛演不衰的經典名劇。

回首往事,懷念這座劇社為秦腔所建立的輝煌業績,撫今追昔,緻敬曾經的秦腔名伶在這方舞台的苦苦堅守。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尚友社何振中、張建民、康正緒演出《黑叮本》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尚友社和其它文藝團體一樣,猶如枯木逢春,重新獲得新生。建國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尚友社重新恢複生機,事業的興旺,藝術的提高,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國民黨團長、蒲城人王伯謀1949年随所屬部隊起義。他在西安有家,廣有财産,平日酷愛秦腔藝術,解放前如有公務進城,不僅夜晚進場看戲,而且常常邀請一些名演員到家演唱,他的口頭禅是“芝麻糖漿,不如秦腔聽唱。”1949年,應劉光華邀請,擔任尚友社的名義董事長。他任職後,明确表示:“既是董事長,就要有名有實,對劇團有所幫助。”于是,将家中的沙發、保險櫃、寫字台、地毯等家具捐贈給尚友社。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王伯謀(1908—1993)

西安解放後,根據王伯謀的個人喜愛,時任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勳授意王伯謀上司一個專業劇團。王伯謀欣然受命,表示願領尚友社并得到準許。在當年6月召開的尚友社演出人員大會上,大家選舉王伯謀任社長,劉光華任副社長,何振中任劇務科科長。

王伯謀将選舉結果托人告訴何振中,何振中異常興奮,随之辭去明正社社長職務,并帶領當時已在明正社挑大梁的“台柱子”演員王玉琴一同進入尚友社。為了擴大尚友社的事業,王伯謀賣掉柳巷兩院房産,收入近10萬元,以2萬元為社裡的周轉資金,其餘資金全部用在為劇團購買急需物品上。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何振中、康正緒演出《趕坡》

新中國成立後,王伯謀、劉光華、何振中等人為尚友社四處招賢。1950年1月,他們将閑居在家的秦腔音樂名老藝人周壇招聘入社。老藝人周壇出身貧寒,祖輩八九代人均以吹、打、彈、唱傳家,周壇集祖輩之大成,在音樂方面很有造詣。同時,正俗社優秀學生、著名小生演員張新華,著名導演惠濟民,著名小生李益中,旦角演員李愛雲、傅鳳琴、華美麗等演員也被王、劉、何三位上司邀請加入尚友社。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王玉琴、李正斌等演出《三娘教子》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李愛雲演出《西廂記》

秦腔名旦何振中聞名西北,《黃河陣》《大回荊州》《遊西湖》等劇目中演繹的角色性格鮮明,獨樹一幟;著名青衣、人稱“咬牙旦”楊金聲,他的拿手戲《壓發》《闖宮抱鬥》《四賢冊》等戲感人肺腑;花臉名家張健民演唱高亢明亮,道白聲朗字清,他的《赤桑鎮》《鍘美案》《草坡面理》《斬單童》等戲,影響極大;須生演員康正緒、李正斌唱作俱佳,能戲甚多;著名小生張新華,表演适度,英俊潇灑;尚友社四大名旦王玉琴、李愛雲、華美麗、傅鳳琴實力雄厚、各具特色……

此時的尚友社,名家荟集,行當齊全,藝術力量雄厚,演出劇目頗多深受西北群衆喜愛。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傅鳳琴、張新華等演出《銅台破遼》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華美麗、張新華演出《寫狀》

為了使尚友社後繼有人,王伯謀、劉光華、何振中三人在1950年1月,招收了建國後劇社首期學生50名。劉茹惠、王君秋、李寶珍、陳民賢、董詢等學員以後成為尚友社的中堅力量。

在1956年舉辦的陝西省首屆戲劇觀摩演出大會上,尚友社演出了現代戲《劉蓮英》,傳統折子戲《三上轎》《黑叮本》《拷寇》。惠濟民獲導演一等獎,何振中、張建民、張新華、李愛雲獲演員一等獎,康正緒、李正斌、傅鳳琴、王君秋獲演員二等獎,華美麗、劉茹惠獲演員三等獎,《黑叮本》獲演出一等獎,《三上轎》獲音樂、舞美設計獎,在這次會演顯示尚友社的藝術實力,在全省秦腔劇團中獲得了較高的聲譽。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1956年尚友社《劉英蓮》節目單

1960年7月1日,西安市所屬院團整編,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組建為西安市秦腔劇院,易俗社為秦腔劇院一團,三意社為二團,尚友社為三團。譚平任院長,易俗社名須生劉毓中、三意社社長蘇育民、尚友社戲劇股股長何振中三人為副院長。

當時,西安市文化局決定一、二團的演員以老藝人和中年演員為主,三團演員以青年演員和學生為主。原尚友社演員何振中、張新華、李愛雲等調往二團,原易俗社學生王根才、劉偉民、辛恒民、劉果易、王芷華、張甯中、王侃中、薛慶華、原三意社學生劉養民、李毓林等調入三團。

當時的秦腔三團,注重對秦腔傳統藝術的繼承和革新,改編、排演《穆桂英》《銅台破遼》《楊門女将》等劇目,由于行當齊全,陳容整齊,具有嶄新的演出風格,使觀衆耳目一新。給西安劇壇增添了新的光彩。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尚友社《楓洛池》劇照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尚友社《銅台破遼》劇照

1961年9月,成立僅一年兩個月的西安市秦腔劇院撤銷,三個演出劇團恢複原建制。西安市秦腔三團更名為西安市尚秦劇團。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1962年,尚友社赴大慶油田演出

王玉琴(右)與“鐵人”王進喜(中)留影

文革中,尚友社也難于幸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受到重大損失。1971年11月,尚友社與西安易俗社合并為西安市秦腔一團。合團後,聯合演出了《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平原作戰》《八一風暴》《萬水千山》《紅色娘子軍》《金色的道路》《紅燈照》《于無聲處》《西安事變》等劇目。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合團期間,西安市秦腔一團演出《西安事變》

1979年6月1日,尚友社再次恢複建制,延用“西安市秦腔一團”的名稱。曆經兩次分合,尚友社又将如何擺脫困境、迅速恢複元氣?

曆史鈎沉│風雨尚友社(二)人才輩出,兩度分合

編輯:楊瑤

稽核:王梅

終審: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