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从集义创办到坎坷而行,从名家辈出到享誉西北,尚友社在近70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秦腔名角,这座剧社为秦腔留下数百部盛演不衰的经典名剧。

回首往事,怀念这座剧社为秦腔所建立的辉煌业绩,抚今追昔,致敬曾经的秦腔名伶在这方舞台的苦苦坚守。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尚友社何振中、张建民、康正绪演出《黑叮本》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尚友社和其它文艺团体一样,犹如枯木逢春,重新获得新生。建国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尚友社重新恢复生机,事业的兴旺,艺术的提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国民党团长、蒲城人王伯谋1949年随所属部队起义。他在西安有家,广有财产,平日酷爱秦腔艺术,解放前如有公务进城,不仅夜晚进场看戏,而且常常邀请一些名演员到家演唱,他的口头禅是“芝麻糖浆,不如秦腔听唱。”1949年,应刘光华邀请,担任尚友社的名义董事长。他任职后,明确表示:“既是董事长,就要有名有实,对剧团有所帮助。”于是,将家中的沙发、保险柜、写字台、地毯等家具捐赠给尚友社。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王伯谋(1908—1993)

西安解放后,根据王伯谋的个人喜爱,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授意王伯谋领导一个专业剧团。王伯谋欣然受命,表示愿领尚友社并得到批准。在当年6月召开的尚友社演出人员大会上,大家选举王伯谋任社长,刘光华任副社长,何振中任剧务科科长。

王伯谋将选举结果托人告诉何振中,何振中异常兴奋,随之辞去明正社社长职务,并带领当时已在明正社挑大梁的“台柱子”演员王玉琴一同进入尚友社。为了扩大尚友社的事业,王伯谋卖掉柳巷两院房产,收入近10万元,以2万元为社里的周转资金,其余资金全部用在为剧团购买急需物品上。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何振中、康正绪演出《赶坡》

新中国成立后,王伯谋、刘光华、何振中等人为尚友社四处招贤。1950年1月,他们将闲居在家的秦腔音乐名老艺人周坛招聘入社。老艺人周坛出身贫寒,祖辈八九代人均以吹、打、弹、唱传家,周坛集祖辈之大成,在音乐方面很有造诣。同时,正俗社优秀学生、著名小生演员张新华,著名导演惠济民,著名小生李益中,旦角演员李爱云、傅凤琴、华美丽等演员也被王、刘、何三位领导邀请加入尚友社。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王玉琴、李正斌等演出《三娘教子》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李爱云演出《西厢记》

秦腔名旦何振中闻名西北,《黄河阵》《大回荆州》《游西湖》等剧目中演绎的角色性格鲜明,独树一帜;著名青衣、人称“咬牙旦”杨金声,他的拿手戏《压发》《闯宫抱斗》《四贤册》等戏感人肺腑;花脸名家张健民演唱高亢明亮,道白声朗字清,他的《赤桑镇》《铡美案》《草坡面理》《斩单童》等戏,影响极大;须生演员康正绪、李正斌唱作俱佳,能戏甚多;著名小生张新华,表演适度,英俊潇洒;尚友社四大名旦王玉琴、李爱云、华美丽、傅凤琴实力雄厚、各具特色……

此时的尚友社,名家荟集,行当齐全,艺术力量雄厚,演出剧目颇多深受西北群众喜爱。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傅凤琴、张新华等演出《铜台破辽》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华美丽、张新华演出《写状》

为了使尚友社后继有人,王伯谋、刘光华、何振中三人在1950年1月,招收了建国后剧社首期学生50名。刘茹惠、王君秋、李宝珍、陈民贤、董询等学员以后成为尚友社的中坚力量。

在1956年举办的陕西省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尚友社演出了现代戏《刘莲英》,传统折子戏《三上轿》《黑叮本》《拷寇》。惠济民获导演一等奖,何振中、张建民、张新华、李爱云获演员一等奖,康正绪、李正斌、傅凤琴、王君秋获演员二等奖,华美丽、刘茹惠获演员三等奖,《黑叮本》获演出一等奖,《三上轿》获音乐、舞美设计奖,在这次会演显示尚友社的艺术实力,在全省秦腔剧团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1956年尚友社《刘英莲》节目单

1960年7月1日,西安市所属院团整编,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组建为西安市秦腔剧院,易俗社为秦腔剧院一团,三意社为二团,尚友社为三团。谭平任院长,易俗社名须生刘毓中、三意社社长苏育民、尚友社戏剧股股长何振中三人为副院长。

当时,西安市文化局决定一、二团的演员以老艺人和中年演员为主,三团演员以青年演员和学生为主。原尚友社演员何振中、张新华、李爱云等调往二团,原易俗社学生王根才、刘伟民、辛恒民、刘果易、王芷华、张宁中、王侃中、薛庆华、原三意社学生刘养民、李毓林等调入三团。

当时的秦腔三团,注重对秦腔传统艺术的继承和革新,改编、排演《穆桂英》《铜台破辽》《杨门女将》等剧目,由于行当齐全,陈容整齐,具有崭新的演出风格,使观众耳目一新。给西安剧坛增添了新的光彩。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尚友社《枫洛池》剧照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尚友社《铜台破辽》剧照

1961年9月,成立仅一年两个月的西安市秦腔剧院撤销,三个演出剧团恢复原建制。西安市秦腔三团更名为西安市尚秦剧团。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1962年,尚友社赴大庆油田演出

王玉琴(右)与“铁人”王进喜(中)留影

文革中,尚友社也难于幸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受到重大损失。1971年11月,尚友社与西安易俗社合并为西安市秦腔一团。合团后,联合演出了《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平原作战》《八一风暴》《万水千山》《红色娘子军》《金色的道路》《红灯照》《于无声处》《西安事变》等剧目。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合团期间,西安市秦腔一团演出《西安事变》

1979年6月1日,尚友社再次恢复建制,延用“西安市秦腔一团”的名称。历经两次分合,尚友社又将如何摆脱困境、迅速恢复元气?

历史钩沉│风雨尚友社(二)人才辈出,两度分合

编辑:杨瑶

审核:王梅

终审:何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