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又到过年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兴奋地过着今天盼望着明天,感受到的只有快乐。
成年人的世界可没有那么简单,成年人每到过年,需要考虑的问题可多了,给亲朋好友送礼的问题,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发红包的问题。
这些“人情关系”已经让成年人感到喘不过气来了。
过年,花了钱,还可能引起不愉快。

亲戚家三个孩子,我家一个孩子,压岁钱怎么还?
聊到过年礼尚往来这件事,不得不提的是孩子的压岁钱。
压岁钱,本来最初是关系很近的人给孩子的“压岁钱”,这是对孩子疼爱的一种表现。
压岁钱可不是简单的压岁钱,到现在为止,千百年来,压岁钱压的可是人际关系。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网友吐槽说:老公的妹妹家有三个孩子,自己家有一个孩子,小姑子给了儿子1000元,让她很为难。
以往压岁钱给得比较少,她每次都是让每个孩子都一样,小姑子给100元,她就分别给100元,最后亏了200元。
小姑子给的压岁钱越多,她亏得越多。
这不小姑子直接给了1000元,她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一下子要亏2000元。
这样给压岁钱,她可给不起。
其实当产生这样的纠结的情绪的时候,处理方法就非常简单了,说明我们从这段关系中感受不到爱和公平,那也没有必要去勉强支撑,三个孩子平均分1000元就行了。
如何给孩子压岁钱,还是要看交情深浅
如果两家在相交过程中,充满了爱,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即便是没有对方的家长,也能够爱护对方的孩子的时候,压岁钱就真的是根据个人家庭实际条件来的,而不是根据对方给多少,自己才会多少。
举个例子,两姐妹结婚之后,两家关系非常好,两姐妹非常爱护对方的孩子,一心为对方好,这个时候压岁钱是不是平衡,或者亏钱就不重要了。
我和姐姐家的感情就很好,从来也不会计较多给少给,我家年收入多一点,姐姐家虽然日子也不错,但是养三个孩子,压力会大一些,基于这种现实,我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给他们买上千元的年货,然后每个人给包一个大红包,明确告诉姐姐不要给我家宝宝多包,包多了也不要。
因为我们是真切地关心孩子,而不是为了维持两家的关系。
但是如果关系很一般,压岁钱只是礼尚往来,一定不是这种情况,双方都要识趣一点,如果总有一方想要占便宜,那总有占不到便宜的时候。
孩子的压岁钱,是家庭关系的宏观表现
当我们捋清了这层关系,压岁钱这事就容易多了。
对于关系很近的亲戚来说,压岁钱多少,跟家庭条件有关系,感情真的到位了,就不计较多少了。
感情到位了,双方都付出,当对方付出多的时候,另一方会感恩,会知足,并用更大的真心相对。
这个时候压岁钱多几百少几百,就不重要了。
有的家庭明着帮不上忙,到过年的时候,会以压岁钱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这是一种值得让人敬佩的情感。
而对于一些平时很少来往,过年才会来往的亲戚朋友,压岁钱无非就是一种礼尚往来,当这变成礼尚往来的时候,“多少”就成为一个核心内容。
给多少压岁钱,和还多少压岁钱,一定是对等的。
这样才能会心里舒服一点,否则过年期间,光是压岁钱,就可能赔上几千上万,真是亏本生意。
所以,家长也不要为了面子,勉强去支撑,最后心里憋屈的还是自己。
当压岁钱只是两个家庭关系的宏观表现的时候,就尽管算计着来,没有什么不好的。
大不了双方就不要维系这种薄如纸张的关系了。
避免麻烦,压岁钱可以改成“发红包”的样式
一个好朋友分享了她的家庭群,关于压岁钱的变化。
她有两个姐姐,她家一个孩子,她二姐家一个孩子,大姐家三个孩子,每年的压岁钱,她和二姐基本上就是一来一往互不相欠,而大姐家孩子多,就会多收一些压岁钱。
虽然关系很好,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逐渐长大,心理上难免不平衡,所以他们改变了方式。
现如今孩子都上中学了,二姐提议改变压岁钱的方式,改为“发红包”,凭本事抢压岁钱。
比方说以往二姐给每个孩子500元压岁钱,现在就改为把这些钱发到家庭群里,大家抢红包。
孩子更喜欢这种样式,而她心里也舒服了很多。
过年是喜庆的日子,压岁钱也是为了添彩,千万不能为了压岁钱这样的事情,闹得不愉快,本来是好心,给孩子们也带来很好的体验,结果因为分配不当,或者是形式不当,伤害了两家的感情。
双方的感情是要双方一起维护的,有一方总是有一种小心思,想要占便宜,那么双方的感情势必会受到影响。
感情是相互的,即便是亲如姐妹、兄弟,也需要一起好好维护,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而父母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维持得好,未来孩子们的关系也会维持得好,如果在父母这一代两个家庭的关系出现问题,最后也很有可能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