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首卷语:

古人言:“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我相信小时候挨打的时候经常能听父母训诫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父母也会用得恰到好处。

从古到今,父母都认为孩子就得管,而父母眼中的“管”包括两种:一种是来自父母的训诫,责备,也就所谓的被“骂”,另外一种则是来自父母“爱的暴力”,也就是被“打”,偶尔还来一个“父母混合双打”,虽然小时候经常被打,但是也没有留下心理创伤,所以中国孩子的童年是极其丰富且“美好的”。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被父母打骂的印象,多数是因为不听话,父母忙的时候捣乱,父母为你好的时候你听不懂,不听,导致父母一气之下的一顿打。以前不听话就家法伺候,现在家法没有了,变成父母的棍棒伺候了。

很多年前的一部喜剧《武林外传》里面的莫小贝,经常惹他嫂子生气,然后就会引来嫂子的一顿胖揍,当时小贝觉得很冤枉,但是过后依旧知道嫂子是为了自己好,不去怪嫂子了,而电视前得我们也看得很高兴,因为我们并没有觉得嫂子做的是一件错事,而电视前得我们也是像小贝一样经常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被父母打骂。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所以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童年都经历过来自父母的打骂,而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犯错误才得到的惩罚,当然父母认为是理所应该,最后我们也就不当回事了。

被父母打骂之后,我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并向父母保证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来默认父母的打骂价值观。

因为父母的打骂是来自于对孩子的爱,并且是在惩罚孩子犯的错误,所以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越长大我们越能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用心良苦,父母每一次对我们动手都是因为对我们的期望太高,而我们没有达到要求,父母更大的期望肯定是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而《武林外传》里的小贝也是因为能明白嫂子对自己的期望和爱才会依然那么爱她的嫂子,像我们一样,正是因为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才会不记恨父母对我们的打骂和责备,反而是能明白其中父母的期望和对自己孩子的骄傲。所以大部分孩子不会有心理创伤,反而是越来越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但也不排除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有些父母因为因为一些琐事心理不痛快或者因为酗酒导致神经错乱回家之后对孩子拳脚相向,对子的孩子大打出手,给孩子打的遍体鳞伤,鼻青脸肿,当然这种情况下孩子当然不会觉得父母是应为爱自己才会这样的。

这两种对孩子的性质当然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完完全全的来自父母的爱,而另外一种则是父母拿孩子当出气筒来发泄自己情绪,但大部分父母还是合格的父母。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有一些父母用一些错误的责备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出创伤,但孩子一般不会马上就表现出来而是积攒一段时间之后通过一件事情爆发出来。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当然大部分孩子认为被打父母打是正常的,但也有少部分孩子被父母打骂之后会记恨父母,对于类似的一件事,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打我是对的,因为我做错了事情,父母打我是因为想让我变好,是因为爱我。

但也有的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因为不喜欢我,因为不爱我才打我的,而这种意识时间久了就会在孩子的心理形成一个客观的事实,最后他会认为每一次父母打他都是因为讨厌他。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在他们看来父母是因为不喜欢他们才打他们的,父母总是在有意的打骂他们,并不爱他们,所以如果在孩子这种认知错的情况下打骂孩子不会起到好的结果反而会越来越糟糕,孩子会越来越不理解父母,从被打的阴影里无法走出来,最后也许会导致记恨父母,而父母也会越来越管不了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虽然有些时候孩子真的特别气人,我们出于无奈才动手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不可取。因为我们的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行为,避免孩子的暴力倾向。

同是父母打孩子,为何中国孩子很少有心理创伤?难道是抗揍?

结束语:每个父母都是孩子心中学习的榜样,小时候都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所以动手打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一方面避免孩子的心理创伤和身体伤害,另一方面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去沟通,给孩子一个阳光快乐美好的童年。

作者|姜庸子

编辑|姜庸子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继续阅读